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周供真能比月供省22万利息?

(2008-03-16 10:59:35)
标签:

房产

同样是50万贷30年,同样是每月还款3609.74元——
双周供真能比月供省22万利息?
本报记者 李子墨
本报讯
    同样是50万贷30年,同样是每月还款3609.74元,只不过把月供变成双周供,就能节省220633.85元的利息。这就是深圳发展银行独家推出的双周供特色还款业务,据称既不增加还款压力,又能节省27.6%的利息,吸引了许多买房人的关注。
    到底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魔法,蕴藏了什么样的奥秘?双周供是真的实惠,还是在玩数字游戏?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资深的金融理财师,进行精准的计算和比较,希望为买房人一辨真相。

深发展:
双周供比月供省息27.6%
    近日,刚买房的宋先生,到深圳发展银行办理50万元、30年的商业贷款。按照7.83%的基准利率和通常的等额本息法来算,宋先生每月还款3609.74元,利息总额为799507.13元。
    而深发展的一位理财师告诉宋先生,他只要把每月还3609.74元,变成每2周还1804.87元,那么他的利息总额将仅为578873.28元。也就是说,同样是每个月还款3609.74元,宋先生仅仅是把每月还1次的还款方式,变成每2周还1次,他就将直接节省220633.85元利息,利息节省比例高达27.6%。
    据介绍,这是深圳发展银行自去年3月份独家推出的双周供特色还款业务,相比传统的月供,具有缩短还款期限、减少利息负担、节省利息比例高达27.6%的特点。
    “真有这么好?我每个月的还款不变,利息总额却能减少22万元?这真有点不可思议。”宋先生听说双周供的省息优点后,十分兴奋,却不太能理解其中奥秘,就打电话到本报来咨询。

理财师:
双周供其实是提前7年还款
    针对宋先生的疑问,记者就缘何双周供能比月供省息27.6%的问题,采访了多个银行的资深金融理财师。原来,双周供跟月供并无本质区别,只是玩了一个时间上的小游戏,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提前还款。
    一位资深理财师指出:“50万元、30年、基准利率为7.83%的商业贷款,进行双周供还贷,每两周还款1804.87元,仔细算一下,实际上只需还款23年。也就是说,你在提前7年还款。”
    原来其中的奥秘,在于本来1年只要付12个月的月供,如今却付了26个双周供(一年365天约等于26个双周),相当于13个月的月供。每年都多还1个月的贷款,加快了本金偿还速度,也就是在提前还款。
    “本来50万贷30年,月供是要还30年。但你采用双周供,提前7年把本息全部还掉了,利息当然随之减少。”这位理财师表示。

再比较:
双周供实际仅省0.165%利息
    既然双周供能省利息的奥秘得以破解,那么,双周供跟月供相比,到底是不是像深发展理财师所说的能节省27.6%的利息呢?
    这位理财师却指出,事实并非如此,应换一个思路来比较。他说:“宋先生实际上是拿50万元贷23年的双周供利息,在跟50万元贷30年的月供利息,进行比较。前者贷款期限少7年,利息当然要少得多。但真正要比较到底是双周供省利息,还是月供省利息,就应该拿50万贷23年的双周供利息,跟同样额度同样年限的月供利息,进行比较。”
    他计算了一下,50万贷23年的双周供利息就是之前算出来的578873.28元,而50万贷23年的月供利息,按等额本息法算为579830.53元。前者仅比后者少957.25元,也就是说,节省利息比例仅为0.165%,省息效果并不明显。

专家称:
资金充裕者可选双周供
    经过理财师的比较可知,双周供仅是一种比月供还贷频率更高的还款方式,省息效果不算特别明显。而且,宋先生如采用双周供,每月向银行还款的日期就将不断提前,一年下来就要多还一个月的贷款,所以这种方式对于每个月资金都不宽裕的人来说,会增加一定的还款压力。
    不过,金融专家也指出,如果宋先生的资金比较宽裕,并希望缩短贷款期限,或者习惯一次将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还款额存入银行账户的话,那么双周供无疑是还一种相对更省钱的贷款方式。
    记者了解道,宋先生若想在双周供的基础上进一步省息,还可采用深圳发展银行新推的“双周供+气球贷”,既能缩短还款期限,还可降低0.27个百分点的利率,省息效果相当明显。以50万贷30年为例,每期还款1758元,最终利息仅为556831元,比传统的等额月供节省利息242676元,省息比例达30.4%。当然,该方式在本质上仍是提前7年还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