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越与轮回西藏宗教面具中的永生

(2009-12-16 09:56:43)
标签:

文化

分类: 收藏杂志文章
http://www.cangcn.com/xub/2010/1/19-17.jpg
悬挂面具 大红阎摩敌


   西藏宗教面具可概括为跳神(羌姆)、悬挂两大类别。前者为各类宗教法会活动中神舞表演时佩戴的面具,后者是为护佑佛法而悬挂于寺院供万民供养膜拜的面具。 二者互相通融,均在酬神醮鬼、驱邪禳灾、守护佛法的宗教观念中发挥作用,属西藏“大五明”中“内明”密宗文化范畴。
宗教面具的源起
  西 藏宗教面具历史悠远,原始的信仰为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提供了土壤。吐蕃先民认为,天上、地上、地下居住着各种鬼怪和神灵,它们掌握着大自然和人类的命运, 只有通过对神灵的膜拜祭供,才能摆脱人生的苦难。于是各种酬神醮鬼巫术、巫觋(xj,男巫师)以及“播鼓作声”的巫舞、似兽舞先后出现。西藏阿里日土县的 古崖画中就有表现这种舞蹈的场面和戴面具者。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松赞干布为吐蕃制定了文字和法律后,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表演了“戴上假面具,装扮狮 虎牛豹”的舞蹈。在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的落成典礼上(779年)也跳起了戴面具的似兽舞。而跳神(羌姆)面具,则是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者印度高僧莲花 生大师结合了西藏的土风舞和佛教密宗的金刚舞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神舞所戴的面具。
  悬挂面具是作为佛教的保护神而存在于寺院。它的兴起与佛教传播 和寺院的兴建密切相关。据藏史记载,公元8世纪堪布菩提萨、莲花生、法王赤松德赞派使者去萨霍尔迎请达玛巴那王时,“同时迎来绿松石天然长成的释迦牟尼佛 像及犀牛皮神像面具、水晶狮子坐骑等” 供奉于桑耶寺。西藏萨迦寺的“黑色依怙面具”则是由一位印度祖师几经传承,最后落到“萨迦第一位僧院长”贡嘎宁布手中,作为萨迦教所崇拜的天神而悬挂于寺 院,也是萨迦神舞的主要登场人物。
宗教面具所表现的内容
  西藏宗教面具所表现的内容,一是各类佛像、菩萨像、天王、罗汉和各类本尊、明 王、高僧以及他们的忿怒护法相等;二是西藏本土宗教本教中的一些鬼怪、神灵,这些鬼怪、神灵皈依了佛门、获得法力,成为佛教的保护神;三是接受外来文化所 表现的神灵,如汉文化语境中的寿星老人、大小和尚、施主等,印度神话中的天神、罗汉、仙女以及一些婆罗门神。
  在跳神和悬挂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一 大批怒相护法面具。一类是表现已进入正道而获得圣者地位的护法神,多为怪诞恐怖的形象,但他们神通广大,为各类智慧本尊的化身。如色拉寺的悬挂面具“马头 明王”为慈悲观世音的自性身,其像马头人身,形貌愤怒威猛,能摧伏妖魔敌障。桑耶寺的跳神面具“玛哈噶拉”是大自在天的化身,其像双目圆瞪,巨齿獠牙,故 而“礼祀此神,可增威德,举事战胜”。又如布达拉宫的女神面具“班登拉姆”为吉祥天母的忿怒相,救主之妃,其面眼口血红,眼角下垂,口衔活人(即参布), 为“三界”总主……另一类是受业力制约的世间神灵,包括天龙八部中的阎罗、鬼、罗刹、药叉、人非人,地、妖、魔八部,以及鬼众和一些本教神。这类神灵具有 行善或作恶的密法,但他们皈依佛门后,就作为智慧护法本尊的助手或奴仆来护佑佛法。在史籍《土观宗派源流》中提到的曜、念、鲁这类本教神灵,就是一批兴风 作浪的世俗之神,他们曾因静命大师在藏传播佛法……而不悦,“念青唐拉山神雷击红山宫,亚那香波山神水淹旁塘,十二丹玛女神对人畜施放瘟疫”。他们变化无 穷,常化为动物、武士或圣人来显示神性。悬挂在山南“桑嘎古尕寺”的念神“库拉克热”是山南一座圣山的化身,还被认作格萨尔大王的精灵。面具造型为赤黄 脸,眉颦,三目圆瞪,张口露齿,戴五彩战盔,为刚毅的武士形象。又如哲蚌寺的护法女神面具“丹玛·多吉察丹”是一位头顶花蔓为饰的美女,可她原为本教著名 的十二女神之一,曾“对人畜施放瘟疫”,后被莲化生大师降服,成为佛教的保护神。

叶星生 刊登于《收藏》2010年第一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