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慕容是在一个团体里,当时我们面对面坐着,彼此陌生而且遥不可及。虽然已经是夏末了,但是房间里的空调似乎已经疲惫的无法坚持到秋天。往往身处闷热的环境,我还是能够安住于此的。然而,对面那个自称是慕容的姑娘,却在‘闹心’的扇着她的扇子。
一天过去了,团体组长把她觉察到我与慕容好像是唯一两位在自我介绍之后就闭口不言的组员,这一情况表达出来以后,我会感到与慕容距离的拉近,当然。她当时作何反应,如何感受我的,我都已经忘了。但是留下的记忆仍旧是那把‘闹心的扇子’。哈~
团体即将结束,我心情平静的做了人类似乎都该做的社交行为,即:假装热情的留下组员们的联系方式,然而心里却笃定不会与之联系。然而,记下慕容的联系方式时,内心并不是这的感觉。我自恋的认为这姑娘的专业水平不错,自恋的认为她属于我的圈子。
就这样,团体结束了。
我与慕容几乎没有联系,只知道她跟随丈夫去了外地,隐隐失望。因此,她仍旧遥不可及。
一年后,接到慕容的电话,说要到我的工作室看看。
那一次见面,我好像终于迈过了千山万水,近距离的感受了这个一直遥不可及的姑娘。
原来,她如此亲近,安静。那把‘闹心’的扇子,扇出来的是一阵阵清凉。
后来,她进入了我们的团队。
总感觉慕容安静极了,她出现时我可以不动用人类的那些标准的社交技巧,全情享受宁静的空气。
慕容提出要举办读书会,我欣然同意。对她在专业上的认可,我完全可以全权将此工作交给她负责。昨晚第一次的读书会开始了,我在房间里工作,“偷听”着他们在外面对那本《完美爱,不完美的关系》朗读和感受的分享。我很陶醉于这种感觉,轻松地游历在工作与“偷听”游戏之间。
在最后的20分钟里,我实在忍无可忍的跑出来,强烈的愿望想要加入讨论。‘搅场子’是我最爱干也是最容易干出来的事情。但是慕容很淡定,‘无情’的把话题拽回本该讨论的主题。虽然,我的热情被冷酷赶走,但是我最欣赏慕容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我是个标准神经症,一方面我要“热情张扬”,另一方面我要“悬崖勒马”。然而,周围其他的朋友都太纵容我的“热情张扬”。所以,慕容的出现对我相当重要。
说实话,对于读书会这样的形式,我虽喜欢但也知道需要耐心。一本书,一人读一段,一人一分享,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哦!请原谅我此刻不在当下。)慕容声音一贯的沉稳,配合她总是低语,所以总让我在听她讲话的时候有一个趴在地上,小心聆听的幻想。对,就是那种贴着地面的感觉。
平静,踏实,缓缓而来,又缓缓而去……
慕容带领的读书会感觉就是这样的,缓缓而来,缓缓而去,然而,我们可以发现手中丰富的收获……
(注:慕容,笔名全称:慕容锦悦 本名: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