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少年家庭治疗之青春期阶段青少年问题行为(一)

(2008-12-26 14:17:54)
标签:

青少年

家庭

治疗

感触

心得

共享

杂谈

分类: 书评,书摘

青少年家庭治疗之青春期阶段青少年问题行为(一)

          文/慕容锦悦

 

 

说在前面的话:这段时间主要看家庭治疗,并且是儿童青少年的家庭治疗系列,感觉光看不能满足,源于看这些书工作中也许用的到,另一方面,西方人对心理学的态度,特别对孩子心理的研究之深刻让我感触很多.从今天开始尝试从书里摘录些精彩,然后记录点自己的心得,大家一起看,一起思考,一起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书多是外国人写,难免有与中国家庭不相符的地方,不着急,慢慢调试,普天下孩子的天性大体还是一样的.这点是阅读的根本.

 

                     对青少年问题行为严重程度的评估

 

轻度问题行为:

1.青少年通过破坏规则来试探规则的界限

2.在许多场合能遵守规则,比较温顺

3.没有对人和物实施暴力和破坏的行为

中度问题行为

1.对抗行为更加持久

2.可能经常食用酒精和其它

3.可能有性行为

4.在学校的表现边缘化

5.经常与家人争吵,谩骂并威胁家人,一阵一阵发脾气

6.没有对家人的暴力行为

7.有轻度违法行为

重度问题行为

1.严重危及到青少年自身和其它家人

2.离家出走或夜不归宿

3.有触犯法律的行为

4.身体伤害

5.旷课,学业失败以及(或者)在学校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

 

心得:以上评估是这本书里其中一个单元的介绍,看过后在想,这些罗列出的所谓问题,到底在多少家庭中上演着,有的孩子在小时候不会表现这样明显,他们可能只是没有耐心等待,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和家长沟通不良.在这个时候家长如何做,才能够避免或减少更严重情况的发生呢?

第一.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这点放之天下皆准,不光对孩子,对成人也如此,如果我们自己的情绪,主张没有人听,尊重,接纳,那么,天长日久,孩子会转变成别的方式让家长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很强,并且当这样的创造力一旦被激发出来,很难马上被扭转.比如:多动,抽动,自闭(这个问题有更深远的原因),缄默,等等.原因似乎很简单,孩子用非语言在表达,他那扇对外界打开的门关上了,从此任凭别人去猜,他多少在享受折磨身边的亲人,尽管他也有痛苦,比如会让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取笑为不正常,没有朋友,被人欺负,但是,起码他会争取到家人的重视,不然,没有人陪他,关心他,问候他.从此这就是个"症状循环怪圈",家长越是重视,孩子的症状越明显,家长越来越焦虑,着急,不甘心,有挫败感.

第二.夫妻关系决定家庭稳固程度和情绪基调.孩子的所谓问题,有部分是家庭中存在的"危机"造成的.孩子成了最好表达夫妻问题的载体,被迫制造些东西出来,不然,家长要面对他们之间的问题,这让他们更难过,他们没有好办法处理自己,那只有"处理"孩子.

第三.中国式家庭对孩子的这些小麻烦没有客观认识,会把小的看大,大的看小.只有少部分家长会去接受心理辅导或治疗,他们有顾虑,疑惑,担心.其实不难理解,中国是个注重内隐,统一,协调,平和的国家,各种中庸之道教育我们,困难在前,先求己,再求人.不然,别人会笑话,更何况我要暴露一些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比如自己小时候的教养方式,也许已经影响了自己教养孩子,但是,那些过去的痛苦自己不愿意回忆.比如:我有一个暴力的父亲,母亲忍了一辈子,我和母亲关系紧密以抗拒父亲,父亲有家庭暴力,没有温情,那么,当我有了孩子,我会是第二个父亲,因为他对我的影响已经到了血液里,学来容易,用起来更容易,因为我不会别的方式.至于和母亲关系里的俄狄浦斯情节,需要另一个时间去讨论.

 

作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如何把爱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和传递,无论西方,亚洲,其实面临一样的情况.那就是:用什么方式让大家敞开心扉,听彼此,接纳彼此,原谅彼此,祝福彼此.治疗师可能要做的根本就是,如何发现这个家庭潜在的,或者被遗忘的能量,发掘他们,唤醒他们,让他们从旧的模式中走出来,当他们能够发现彼此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而不是破坏力的时候,这个家庭就能正常并健康的运转下去.

工作这半年,当我尝试用些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多半都会挡回来,因为公司毕竟不是心理咨询工作室,来找我的家长打着孩子的大旗,不是孩子这样不好,就是那样不好,学习心态,情绪,对家长的态度,似乎都是孩子的错,如果把孩子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家就都好了.当然,不排除家庭没有问题,但是,据观察和了解,遗憾的是,这个比例很小.

那么,怎么办呢?总结出一个法子,与家长交流时仅可能了解家庭情况,家庭功能,个体功能,夫妻关系,对孩子教育的态度,不光是一方,最好多方反馈.资料越多越全越好.然后,尝试问家长,如果想改善孩子这些麻烦,家庭成员预备做什么,怎么做?或者说,过去都做过什么?目的在于让家长意识到,孩子送到这里,表面上的那些学习问题,其实也蕴含着更深的原因.效果喜忧参半,家长被约见的目的很明确,孩子成绩是硬道理,至于别的,最好还是不碰,或少碰.

于是,自己有时挺有挫败感,看到很多家庭其实有机会做好的转变,但是,他们没有选择,可能机会还没到,或者说,这样环境下,本就不能指望什么.做自己能做的,足够.要能看,并乐意看,心满意足地看别人进步,踏步与退步.是个功夫,特别对心理咨询师来说更需要修炼,不然,自己是属蚂蚁的,总会在热锅上走,多难受.也说明自己还没有处理该处理的那些东西.

 

看书是个苦差事,成长更是,享受比苦熬对自己更好,所以,当自己可以在很嘈杂的环境下能静下心看书时,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然后感恩这股力量,善待这股力量.今天一个同事在网上告诉我,他们那个校区没有心理咨询师,看到那些孩子的状态很担心,一方面说明她对这样的事情还会很容易被卷进去,另一方面,肯定我们存在的必要和价值,被别人肯定,当时听了感觉不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