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期阶段青少年问题行为(二)

(2008-12-27 08:37:42)
标签:

连载

青少年

家庭

心得

分享

杂谈

分类: 书评,书摘

青春期阶段青少年问题行为(二)

       文/慕容锦悦

 

 

对轻度问题行为的干预

关键=围绕孩子的问题行为,促使这个家庭更有效地解决亲子冲突

  • 重点不是强化父母的等级尊严
  • 重点在于:强化关系,改善对话,改进解决矛盾的方法,帮助父母给孩子提供适合其年龄的指导
  • 关注这个家庭一直在做什么并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
  • 将问题行为放在这个家庭正面临着孩子处在成长发育的转折阶段这一特定背景中
  • 不要局限于当下的问题本身,而应扩大对话

一个孩子没有实现正常发展,而是出现了轻度行为问题,这本身就表明,这个家庭正在遭遇孩子人生转折的问题,如果对话仅局限于外显的行为问题,就可能失去帮助这个家庭渡过发展的难关的机会.很多情况下,轻度行为问题反应的是一种焦虑,这种焦虑是青少年在试图满足不断增加的独立需要时遭遇到的.

治疗师可以鼓励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谈他们的成长感受,他们对未来的计划以及他们对即将来临的日子的焦虑.

通常,对孩子的行为最终可能造成的结果的担心使父母无法好好倾听孩子的心声,相反,他们会采取更加严厉的控制措施.,要么就是不管了.治疗师要给孩子父母提供以一种发展的观点,要强调那些以使这个年轻人表现出责任感和成熟的行为方式,以此缓解孩子父母的焦虑.

 

对中度问题行为的干预

关键=引导孩子父母从对孩子实施控制这条路上转到重建与孩子的关系上面来

  • 削弱控制方法的影响
  • 强调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投入
  • 帮助父母区分什么是他们能够控制的,什么是他们不能够控制的
  • 保持与青少年的良好关系
  • 认识到反对年轻人的陈规陋习和社会偏见

当问题行为已经到这个程度的时候,通常情况是,控制青少年的愿望取代了努力保持一种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合的关系的愿望.轻度行为问题是偶一为之的行为,不会对任何人构成身体危害,一家人之间的关系也都处于一种积极状态,而中度问题行为与轻度问题行为相反,一家人的相互关系都被孩子的问题牵扯着.整个家庭中弥漫着愤怒和沮丧的情绪.父母越管不了孩子就越想管孩子,在这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中,父母的权威变得越来越弱.在不低估孩子父母感受到的沮丧的同时,治疗师一定要牢牢记住,此刻的青少年内心正充满强烈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因为青少年的行为会引起父母对他们实施控制的反应.可以理解,如果要父母放弃他们手头仅存的一点控制力并彻底放弃并决心要毁掉自己孩子的管教.他们必然不会那么心甘情愿.他们可能确信,这个孩子只是"不服管",要想"为他好"他们就得加倍的严格地管他.

通常的情况是,父母尝试着给这个孩子讲道理,一旦这招不灵,他们就会求助更加专制地办法,比如:对孩子大口大叫,羞辱孩子,或对孩子加以人身限制.有时,父母干脆放弃了,他们在和孩子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把自己的责任丢到了一边.这两种策略都可能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都会加速孩子与那些和他们处在同一境地的行为有偏差的孩子混在一起.

 

对重度问题行为的干预

关键=在支持父母和青少年之间寻找平衡

  • 在不疏远青少年的情况下,恢复他们父母的权力
  • 想办法促使青少年参与治疗;真诚地表明对孩子所讲事情的兴趣;找出对这个孩子有具体好处的方法;和青少年一道抵制治疗;证求孩子的意见;请青少年和自己合作;要强制
  • 帮助孩子父母恢复家里的正常生活秩序既往不咎,恢复对他们生活的掌控,恢复与亲戚朋友往来
  • 把只关注孩子的行为变成关注孩子的全面教养;吸引处于边缘状态的父亲;恢复儿子与母亲的关系;
  • 加强这个青少年与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

 要想与行为问题很严重的孩子搞好关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从这个孩子的眼光看,治疗师是又一个他不信任的成年权威.治疗师与这个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方式之一是,找到一种对这个孩子有具体好处的方法.征求孩子的意见,可以就家庭动力问题咨询这个青少年,并以此接近这个孩子.

治疗师要帮助这对父母重建一套程序,因为,既有的那套程序导致了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恶化.同时,治疗师要帮助父母找到几种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他们可以重新修复已经丧失的对孩子的积极情感.在这个阶段,治疗师要逐渐将逐渐的合作对象从孩子父母这边转移到孩子身上,一旦孩子父母的权威比较稳固了,这时,治疗师就可以和孩子父母一起来探究,他们过去曾经对孩子做了什么,是否曾经对这个孩子放任不管(故意或不故意)而引起孩子的激愤,导致了孩子破坏性行为的爆发.

 

心得:不管家庭中的哪个力量削弱了,都会直接影响这个家庭的功能,而孩子是家庭中力量最薄弱的那部分,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被动沿袭其它人的情绪,行为,价值观,人生观.当这些力量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是青春期到来的时候,那些曾经不加思考和证明的东西孩子要去思考,证明,试探,行动,在这些种找到他自己,而不是别人.换句话说,就是孩子尝试从原来的家庭里分离出来,首先分离的就是思想,思想带动行动,情绪,而这些和家人必然会产生不同,如果这个不同处理不好,就会有冲突,摩擦,给大家都带来困惑与困扰.

在我看来,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不是完全不能避免的事情,取决于孩子的父母,他们对孩子成长的准备是否充分,是否乐意并期待孩子从自己身边离开,当然,这样的分离不代表孩子从此不属于他们,血缘关系始终改变不了,能改变的只能是形式而已.所以,正确面对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不恐慌,不埋怨,不推卸责任,才能帮助孩子和自己渡过这个看似不平常,但很平常的青少年阶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