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永远不会结束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灵成长篇 |
成长团体结束了,六次,平均每次四个小时,中间经历了四川地震,我们的卢老师远赴一线两次,敬佩她的精神,敬仰她的才华,也心疼她的身体。相信团体中的每个人感觉有相同,但绝大的是不同,因为每个人的情绪情感都是独一无二的,团体的优势是给大家提供安全,信任的环境,让不同个体,不同生长背景和生活境况的人在一起敞开心扉,剖析自己。听起来有点自找苦吃,因为无缘由拿自己做“白老鼠”是需要足够勇气和决心的。当然了,我们这个团体成员绝不是无缘由的,有些是准备和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必经的过程,因为只有很好的了解自己,做到真正的“镜我”才能用这面镜子给来访提供帮助。还有的人对自身性格特质的探索欲望,掩藏在潜意识中不为人所了解和把握的东西恰恰是引起很多情绪与心理问题的根源,追溯源头的过程就是重新建构的过程,修复,还原,接纳,包容,是为了用更纯净的心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和周围人用更温暖的方式真诚沟通。
感触篇
听录音时有种不知道那里面是谁的感觉,即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传进耳朵里,仿佛那个说话的人是从不曾真正了解的自己,它绝大多数时间掩藏在大幕背后。看着那个演员的自己“谈笑间强弩灰飞烟灭,莫名中演绎无尽悲欢。”当下自己说的,和事后听来的感觉有差距,表达的语句逻辑和情感信马由缰,有时候甚至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真难为听者了,在纷杂的语言线索中滤除多余,留下有价值的东西来辅佐话题。不然这样的聊天方向必然被带的面目全非。
团体的领导者着实需要经验和技巧,她就象把握全局的指挥和操盘手,掌控进度与节奏,我想每期的主题调查恐怕就是线索的最佳载体,它注定谈话的大体方向,规定了每次的情绪和思维基调。
对于以后接触或者自己领导团体,这次的经历绝对值得珍惜并借鉴,当然,一次只看个皮毛,一知半解会要人命,但这次团体中的收获会受用终生,真希望这样的团体可以固定办下去,大家刚渐入佳境就要被迫分离,心理实在不是滋味。
就象这次的笔记本事件,细想起来,对先生的过分依赖和过度情感反应还是和原生家庭有密切的关系,父母亲的沟通模式现在虽然有很大改善,但他们给我的影响不会随着他们状态的变化而减小,母亲对父亲潜在的不安全感,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体会过,因为和母亲关系缠结,体会着她对父亲的怨恨、怀疑、气愤、父亲的不可一视,做错的事情从不会承认的硬脾气,给他和母亲的互动模式造成很大的伤害,因为母亲的情绪表达完全得不到反馈,于是她才会把情绪寄托在我的理解和支持上。正是看过这样的事情,自己会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我不要这样的婚姻,我不要自己为什么人压抑情绪一辈子!所以才会有笔记本事件,和过去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件。
说到这里要说说先生了,我和他的性格最大不同是,我会毫无保留地表达情绪,而他不会.(此处略去一些内容)教我们看世界,感觉世界最早的人是父母,或者说父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孩子的世界和天空,孩子的最初客体就是抚养他们的人,这个客体的情绪稳定性和存在恒定性决定孩子将来看待世界和人的角度和方向,主宰他们的情绪和生活。,因此父母的言行,话语间传递的信息会潜移默化在孩子的心里播下未来的种子,至于收什么果子,恰恰是父母掌握不了也预想不到了。
(再次略去)
事情说到这里好像已经把先生的性格形成梳理了脉络,他的价值观和基本情绪水平决定他看待事物和处理事情的方式,笔记本扮演了媒介,突然把我们的互动模式活现了出来,累积了近十年的不同,在此刻爆发了,我什么都直白表达,他什么都闷在心里,形成了我们之间一个巨大的漩涡,好像要把我们吞没。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找伴侣的时候会无意识找了一个曾经生活中认同但希望摆脱的那个人,我在先生眼里可能很多时候是他的一个家人,我的发号施令,呼来挥去,给了他莫大压力,开始时因为感情浓烈而不觉得负担和痛苦,毕竟他和家人对这样的形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但先生毕竟要成长,对家人不可能有的质疑和气愤,会因为我的变本加厉而另他愤怒和委屈,一个大男人干嘛非要被这样一个女人使唤和支配?是啊,偏偏他在我眼里扮演了父亲不曾扮演的角色,我不允许自己的男人和父亲一样,不知道心疼,不知道服从,天!怪圈从此产生。其实也不奇怪,毕竟带着各自原生家庭的问题走到一起,好像不出问题才是奇怪。关键现在意识到了,就不晚,从小事做起,细节决定一切,认知带动行动,然后改变互动。因为我们都知道爱在彼此的心里流动着,只不过遇到了点小拐弯和障碍,只要修通了,搬开了,爱的力量会更强大,生活的意义会更加不同。
感谢篇
感谢很多人,首先是那个一句话改变了我的生活状态的北京医院精神内科罗盛大夫,那时候我由于多次做眼睛手术产生严重焦虑情绪出现躯体症状,他告诉我喜欢心理学就去学习,考取证书,那时我迷迷糊糊的,但这句话刻在了心理,于是当年的下半年就考了试。自己希望将来也能象他一样一句惊醒梦中人,成为别人在对的时间选择对的那个人!
第二感谢卢正华老师,记得第一次来见她自己着实在鲁班门前挥舞了阵斧头,三两句败下阵来,激发了斗志,呵呵。于是成了门下编外学生。尽管老师批评比夸奖多,严厉比温柔多,但我知道自己是受用的,别的不敢说,对于心理咨询工作,夸奖离我还很远。鼓励和鞭策才是最需要的。把最近三个月看过的书做个简单小结:
一、已经看过的书:
●心理治疗的法则:系统介绍咨询过程,简单介绍咨询门派及方法。
●家庭治疗的基础与法则:各种家庭治疗流派大全,让读者有直观了解和认识,尤其对系统和结构家庭治疗印象深刻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后现代心理咨询,从精神分析中衍生的又一发展方向,感触很多,有多地方需要更专业的知识经验积累才能理解透彻。
●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由于买的合订本很厚,阅读速度不太快,但收获很多,当中很多重要语句和练习帮助很大。
●变态心理学:对异常心理进一步了解,还需反复看
●TA沟通技术: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如何调整及对自身和与人沟通中的影响。
●个人形成论:罗杰斯本人的精神传播
●罗杰斯-人本主义经典案例:案例中生动表现了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理论基础和人文特点,倾听,共请,无条件积极接纳中成就来访自己成长的空间。也决定了我将来要选择的咨询方向。
●爱的序位:海林格的家庭系统排列,通过案例演示对代际传递和替罪羊的生动演绎,另每个经过排列的人和读者都能感觉家庭系统排列的魅力和治疗作用。
●谁在我家:大致同上
●爱的觉醒:克里希那穆提,印度人,世界知名智慧之人,创造的精神和思想力量影响了很多人,对他我报有很深的敬畏和好奇,希望将来更深的了解。这本书很厚,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此岸即彼岸。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经典心理治疗方法,大致看了一下。
●萨提亚家庭治疗:大致看了一下,本人更喜欢海林格
●思维改变生活:强烈推荐这本书,新出版的,非常适用的认知行为治疗手册,各种情绪、行为监测表格,可操纵性很强,会对将来的工作起到辅助作用。
●儿童与青少年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现在工作接触的受众以孩子为主,性质和专业咨询不同,实习老师推荐此书,很好,很适用,感谢她。
●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大体都能看懂,需要实际练习
●陪孩子长大:经朋友推荐看的。李子勋著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美国两个女性所写亲子关系的书,通俗易懂,已经推荐给孩子家长看了
二、目前准备看的书:
●身体语言密码;
●策略性短期心理治疗手册:
●团体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
第三感谢育心园的实习老师,特别巧,她也姓芦,芦胜兰老师,还有孙月芬老师,她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跟芦老师做了12次自我体验,跟孙老师做了12次技能训练,是所有实习生都参加的封闭小团体的模式,我在模拟咨询中逐渐找到了感觉,老师给了我较高的肯定和鼓励,弄的我不好意思了很久。完全弥补了在卢老师这“遭受”的打击,嘿嘿。
在这三个月中,只有我知道密密麻麻的学习安排带给了我什么,深深地感谢有意和无意帮助了我的人,团体中的各位老师,我的家人,我坚定的信心一并感谢!
特别鸣谢正华心理咨询中心的刘文远老师!
祝福所有我爱和爱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