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成长篇--我思故我在

(2008-03-17 21:50:03)
标签:

我记录

我的事业梦想

杂谈

分类: 心灵成长篇
 心灵成长篇--我思故我在 
今天即兴倡议和久违见面的朋友吃饭聊天,正好赶上饭馆易主不是这个没有就是那个没有,弄的我们有点扫兴,但又一想酒也开了,凉菜也上了,大中午的换地方也很麻烦还是将就了,吃还在其次,聊天是主要的。
席间聊到心理咨询,听到了些让我一时语塞的观点,比如学习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再比如前景和“钱景”到底哪个更吸引人。对于我这个刚刚起步的新生力量来说多少有点受冲击,其实我知道这样的看法再正常不过,毕竟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还不长,中国传统教育和人文观点促使人们对这个少数人认可的事物存在质疑。
之所以说被少数人认可,意思是,对于那些社会最普通阶级的人来说,首先咨询是有偿的,最低的小时计费也要一百至二百元,而且很多时候一次解决不了问题,于是自然产生了对“值得”二字的质疑。
大多数人把心理咨询的职能和医院大夫的职能弄混了,认为交了钱之后应该立竿见影,药到病除,而恰恰心理问题是否好转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验证的事情,只有经过生活再次考验才能验证,这也就是咨询结束后还有继续追踪回访环节的意义。
医生呢?病了,该打针打针,该吃药吃药,有明确的血液和各种检查手段支持,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一次看病大夫一般啥也不说先开一堆化验单的缘故,这样的医生恐怕要做也不难。
心理咨询呢?请注意,不是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正常人,咨询没有处方权,如果要开药才能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不属于心理咨询范畴,我们会及时建议他去专门的医院接受治疗。
咨询师将学到的理论针对不同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予以分析,解释,疏导,陪伴他们成长。它的效果不可能单纯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也没有上线与下线的范畴,低于它了就是情绪不够,高于它了就是亢奋?当然,有很多心理测验作为一个辅助手段,可以初步筛查出哪方面出现了心理问题,大多数施测者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对于超常的人来说,下一步恐怕就面临转诊,严重抑郁的人药物治疗还是有显著帮助的。除非来访者是精神病患者,有明显的异常症状,这些异常是有标准可遵循的。
话回到和朋友聊天上,言语间表示就算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可能也不会去咨询,让我哑然,当时没有说什么,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说。传统观念上人们仿佛羞于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因为大多数心理问题都涉及隐私,比如婚姻家庭问题,比如亲子问题,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问题的无奈延续,
本来就是隐私了,再和经济联系起来恐怕就更难接受咨询这样的形式。我一点没觉得奇怪,原因很简单,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在别人眼里还蒙着神秘的面纱,大众普及做的还远远不够,和社区大妈的工作比起来,心理咨询在很多人眼中显然曲高和寡。
所以说,既然想投入地爱一次心理学,看来就要耐得住这样的评论,也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寻找方向的辛苦,相信总有一天心理咨询能被最普通的民众接受,迎来真正属于它的春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