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是不是总有那么些瞬间,觉得看什么都不对劲,做什么都提不起
精神?
明明日子照常过,春夏秋冬一季都不少,可心里就是觉得,这明媚的春天,热闹的
夏天,都不是属于我的。
这种感觉,并非规现代人独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有一位不知名的古
人,用一首极短的诗,把这种与世界“失联”的心情,以及如何自渡的方法,写得
淋漓尽致。
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尤其适合在感觉疲惫、迷茫的时
候,静下心来读一读。
![[转载]两千年前的一篇千古奇文,仅63字,却道出古人内心的平衡与知慧 [转载]两千年前的一篇千古奇文,仅63字,却道出古人内心的平衡与知慧](//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日出入》(两汉)佚名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
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徠下。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诗的开篇,就是一个来自灵魂深处的宏大提问。
太阳每日东升西落,它的运行哪里有尽头呢?可这永恒不变的规律,却似乎与我所处
的时代,与我自己的步调,完全不同。
这是一种深刻的疏离感。当一个人的内心,无法与外部世界同频共振时,便会产
生这种“时世不与人同”的孤独。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正因为有了前面那种感觉,所
以,美好的四季在我眼中也失去了色彩。因此,春天不再是能让我欣喜的春天,夏天
也失去了它的热烈,秋冬亦然。
这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一种内心秩序被扰乱后的实状况。当心乱了,再美的风景,
也无法真正走进心里去。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诗人形容自己,就像是漂浮在广阔四海中的一
个小池塘,何其渺小。看遍了这世间的是是非非、颠倒黑白,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呢?
这是从对外界的失望,转向了对生命意义的叩问。当一个人开始觉得周遭的一切
都“不对劲”时便会陷入这种巨大的迷惘。
![[转载]两千年前的一篇千古奇文,仅63字,却道出古人内心的平衡与知慧 [转载]两千年前的一篇千古奇文,仅63字,却道出古人内心的平衡与知慧](//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就在这迷惘的谷底,诗人笔锋
一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口。他说,我知道我的快乐在哪里了。我独自享受着跟
随“六龙”的乐趣。
“六龙”,是神话中为太阳拉车的六条神龙。诗人不去管人间的纷扰了,而是把
自己的精神世界,寄托于追随太阳的脚步,与天地自然的节奏合一。这种宏大的韵
律,让我的心变得安然顺遂。
“訾黄其何不徕下。”诗的最后,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呼唤。訾黄,是为太阳驾车
的车夫。诗人在呼喊:神御啊,你为何不下来接我,让我也能加入这场壮丽的宇宙
漫游呢?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彻底“飞升”。他不再纠结于人间的“春非我春”,而是找
到了一个永恒的、超越性的快乐源泉。
这首短短的古诗,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极高明的生活智慧。
当我们觉得与周遭格格不入,觉得万事万物都无法取悦自己时,与其向外抱怨,
不如向內寻找。把那些我们控制不了的人和事,都“断舍离”,为心灵腾出一片空
间。
然后,去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六龙”--它可以是让你沉浸的一本书,一段悠扬
的音乐,一次山间的漫步,或是一项能让你忘记时间的爱好。
当我们把快乐的开关,从别人手里,从这个纷繁的世界手里,拿回到自己心中
时,便能像这位汉代诗人一样,获得真正的、谁也夺不走的自在与安宁。
文图摘抄 文华韵致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