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画报》:日本能否拔掉美军“钉子户”

标签:
杂谈 |
分类: 国际政治 |
日本能否拔掉美军“钉子户”
http://www.modernweekly.com/upload/2010-5-19/589_A014.JPG
这是一次怪异而复杂的“拆迁事件”:“拆迁方”为日本政府,“钉子户”是冲绳普天间基地的美军,前者企图撕毁2006年签下的“拆迁协议”,想让后者迁离冲绳,甚至迁出日本,但强势的“钉子户”又岂会轻易就范?
普天间基地位于冲绳县宜野湾市,是驻冲绳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基地。也是美军驻日基地中最重要的两个基地之一,常年驻有近2万名美军,占驻日美军总数的一大半,其地位之重要显而易见。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70%重要军事物资就是从这些基地运往中东的。
普天间沦为“钉子户”
然而,这个基地却成为了周边居民的噩梦。他们受尽美军战机频密升降所产生的噪音之苦。美机的事故也令当地人头痛不已,曾有美军直升机坠落在冲绳大学校园里造成严重伤亡事故。至今,美军士兵在当地已经出了20万宗的大小事故及近万宗犯罪案件,包括强奸谋杀冲绳少女等“焦点大案”。因此,居民奋起抗议,要求搬迁基地的呼声强烈。
1996年4月,日美两国达成协议,同意在2007年前把机场归还给日本,而日本则负责在冲绳其他地方为美军找到新址,并为搬迁费用埋单。也就是说,只要日本负责把“安置点”修好,美军就搬进去驻扎。但这一技术性协议居然阻力重重,日方最终没有能实施。
直到2001年底,日方才找到一处新址。日本中央政府与冲绳地方政府达成协议,准备将普天间机场搬迁到冲绳名护市边野古地区,在距陆地2公里的珊瑚礁上建设新的美军基地。这一方案到2005年才基本确定下来。2006年底,“拆迁方”与“钉子户”终于达成正式协议,同意在2014年之前把基地迁至冲绳名护市的施瓦布军营沿岸地区,在沿岸水域建造与原普天间机场跑道一样长的替代机场,并同意把约半数的8000名陆战队员移驻关岛。
2006年协议是个分水岭。这个协议的本质只是份技术性协议,只涉及把美军在一个固定地方挪个脚而已,并不影响美军的兵力布置,也不影响美日军事同盟关系。然而,到2009年,新上台的鸠山政府要重启搬迁谈判,修改甚至废除2006年协议,要求把美军基地移至冲绳之外或日本之外,这就不再是技术性问题,已经撼动了日美同盟基础。
日本面临双输境地
如果严格按照2006年协议执行,日本虽然把问题转移给了名护市,问题没有实质解决,但拔除了宜野湾市的普天间这枚“钉子”,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缓解了大半。而现在,从美日双方释放出的信号来看,新日本政府可能面临着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尴尬境地,不仅不能拔掉“普天间”,而且普天间可能今后将无限期“钉”在那里不动。
3月23日,日本政府原则上提出了3个供选的2006年协议替代方案:一、在冲绳县名护市边野古地区美国施瓦布军营附近陆路上建造500米长的跑道;二、在冲绳县宇流麻市美军白滩基地所在的胜连半岛附近海面上填海建设基地;三、挪移到鹿儿岛县的德之岛,新开一个军事基地。
这些替代方案,显然不会令美方满意。第一替代方案似乎回到2006年协议,但从填海造长跑道,改为施瓦布军营一侧陆地上建造只有500米跑道的小机场,显然是戏弄美国。而第二种方案的难度甚至超过了第一种方案,更不可实现。最后一种则有把美军驱逐到海里的味道,破坏了美军海陆空一体化,美军不会答应的。美方针锋相对地开出了新的条件,要求任何在冲绳的新基地替代方案要满足3个条件:一、冲绳地方政府和居民方面的同意;二、联合执政各党达成一致;三、确保海军陆战队的一体运用。其中,特别重视将当地的同意作为交涉的前提条件。这一条件,无异于给日本中央政府提出了一个“不可能”任务,而且这一条件最终会成为美军永远“赖”在普天间的理由。
鸠山民粹主义与日本民族主义
鸠山由纪夫还在去年率领本党部人马打选举战时,就提出一个响亮的民粹主义口号,那就是废除或修改2006年与美国达成的普天间军事基地在冲绳县内搬迁的协议,说不受人欢迎的美军基地的搬迁只有两个选项,那就是要么搬出“县外”,要么搬出“国外”,如去菲律宾,或滚回美国关岛。
鸠山的民粹主义竞选口号,迎合了日本自二战战败之后一直埋藏在心的耻辱感,认为一个国家有外国军队驻扎,而且费用要日本纳税人出,并且基地拥有的“治外法权”的殖民主义气味,都使日本人感到“痛不欲生”。
所以,鸠山的胜选,应该解读为日美关系重构的符号。鸠山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有以亚洲主导者的姿态,回归亚洲的倾向。鸠山在阐释“日美同盟”时,更强调“对等的日美同盟”,就是脱美入亚的信号。
不过,日本民族主义者的最终目标,可能也不是鸠山民粹主义的目标。民族主义的终极目标就是日本“正常化”,成为一个真正“独立”国家,一个与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称的大国。而极端民族主义者甚至不惜把日本恢复成军国主义。
所以,鸠山上台后,才发现竞选口号与作为执政党的政策并不可能完全一致,也意识到极端民族主义的现实危险,所以在普天间基地搬迁上立场摇摆,举棋不定,从3月23日出台的3个方案上看,鸠山原则上已经回到2006年的协议,只是这些摩擦已经给美国人足够的警惕,美国人提出“地方同意”的前置条件,明显发出了不愿再与日本中央政府进行密室磋商的信号,这给鸠山政府即便完全回到2006协议,也比过去要付出成倍的努力。冲绳从上到县下到市,没有一个地方会欢迎与美军为邻。
重返军事强国的野心
日本“脱美入亚”,如从经济和政治层面上说,那是一件值得欢迎的事。日本与亚洲各国的贸易关系已经成倍增长,政治经济关系随之加固,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但是,如果把日本“脱美入亚”解读为军事层面,那就是需要整个亚洲提高警惕的事。
日本这场“驱逐美军基地”的闹剧,从另一侧面看,或许就是日本想军事正常化的举动之一,日本军事武装正常化的想法一直有,只是没有表露出来而已。
一直以来,日本也想追随“德国模式”,借加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军事行动,慢慢谋求自己的军力增长和对外军力投送“去法律障碍化”。当年德国借南斯拉夫危机以及科索沃战争,实现了军力投送到境外执行作战任务,现在德国军队已经出现在阿富汗。
日本在伊拉克战争时紧跟美国,美国鹰派也发出了让日本重新武装的口号,日本现在是西太平洋上第一海军大国,拥有各类小型航母近十艘。日本核技术发达,日本人扬言,只要一个月时间,日本马上就可以成为核大国。2001年,日本《反恐特别措施法》授权日本自卫队可以在印度洋向美军提供后勤支援,这是战后日本朝着军事正常化的努力。
所以,如果光是从“遏制中国”角度上看,驻日美军越少越有利于中国,日军能赶走美军越多,越觉得日本更可能与中国结成更牢固的关系,但如果从日军军事正常化后对地区造成的威胁上看,缺少美军存在,则会增加这一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在中日就钓鱼岛、日俄就北方四岛、日韩就竹岛等领土争端的现实条件下,一个军事强大的日本很可能在以上问题上采取更加咄咄逼人的政策,导致地区动荡。
从二战战败后美日军事关系的进程来看,从“美国保护伞下的弱者”到“美日同盟”再到鸠山时代的“平等的同盟”,日本是在借势打势,一步步伴着美国“成长”,准备走出战后的和平宪法的限制。
随着中国的崛起,作为遏制中国的补充力量,美国乐于一定程度上“武装”日本,但这不等于美国要“完全武装”日本,日本完全武装之时,也是美国退出日本势力圈之时,美国会严格控制好“武装到何程度”的关键问题,美国一向擅长利用“可控的混乱”管理技术。
所以,普天间军事基地搬迁问题,完全不是噪音、事故、犯罪这些表面问题。普天间搬迁争执,暴露了日本重塑军事强国甚至军国主义的野心,那是值得警惕的。近日,日本冲绳的陆上自卫队第一混成团升格为第十五旅团,设立通讯队和防化队,导入侦察警戒车和高机动车,冲绳航空兵也把F-4战机换成F-15战机,这种军力“暴长”显然是朝向中国的,实在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