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整理回顾:特劳特公司少有的不成功案例-西贝莜面村》

标签:
转载 |
分类: 学习定位 |
“金华-细水长流”这样评价:领导者的动摇,决心不够!
嫌不够,TA还补了一句:光有定位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家的决心及钢铁般的执行意志!
“武汉-XD”:贾老板不知道西贝到现在都在吃着‘西北菜’三个字带来的红利。我去吃西贝,经常听到顾客说西北菜这三个字。
定位读书会总群“潜水-风飞扬”:我在想是不是做的咨询多了,会不会在方法之间摇摆。
“山东-学海无涯”很生气:太任性了,明明找咨询公司做过定位,却偏偏不按套路来。
还有人放下狠话:西贝在透支西北菜这个战略心智的定位,一旦刷爆这个信用,也就结束了。
“西贝”的前世今生
西贝莜面村起源于内蒙古,从巴彦淖尔一个小吃店一路走来,到现在营业额近20亿,成为西北菜系的代表。西贝发展在北京,现已面向全国开出了100多家连锁店。创始人贾国龙经营西贝20多年,把西贝由最初的一间“西北民间小吃店”,一路坚持发展至今,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成为餐饮业一个令人称道的成功案例,而贾总也乐于把他的成功之道与经验心得,向行业内外的人士毫不保留地加以分享。
另据报道,在今年 3月22日的餐饮连锁大会上,外婆家老板吴国平公布了一个让餐饮人心寒的数字,每个城市,有“排队之王”之称的外婆家利润掉到了18年来的最低。吴国平宣称,外婆家要放慢脚步,暂缓开店了。不仅外婆家,面对餐饮寒冬,很多餐饮企业今后两三年都采用了观望的策略,“关、停、并、转”成为主流。
但西贝在这个时候,却逆势上扬,公布了一个惊天的开店计划——要在100个城市(不限于国内),三年累计开店300家,五年500家,十年开出1500家店面,突破200亿销售额,造就1000个以上创业老板。
四次折腾还没完:定位和重新定位
自2010年开始,在战略方向上,西贝先后请过特劳特中国、里斯中国等不同的咨询公司。因此,西贝品牌有过四次定位的调整:莜面村——西北菜——烹羊专家,到2013年,又回到莜面村。
最近一年来则是在“莜面村“的基础上,强调西贝“好吃战略”。几乎是一年一变,貌似各种可能性的战略方向都走了一轮。以下则是各个战略变化阶段的详细表现:
初始起点:西贝莜面村
2010年之前,西贝已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开出20多家店。1988年从内蒙古临河市一间面积不足20平米的“黄土坡风味小吃店”开始,当时店内主打的“羊肉泡馍和鸡肉炒疙瘩”两道菜。之后西贝的发展,正适中国餐饮行业飞速发展阶段,开个店就火,获得了较好的成长。
2001年,西贝北京六里桥店开业,开始启用“西贝莜面村”作为餐饮连锁品牌,后来仅在大本营北京市内,每年就能开出一至两家店。这一阶段的西贝莜面村,整体上表现为一个来自西北民间的家常菜馆。
随着竞争加剧,西贝有些店面出现了亏损,于是贾国龙又相继尝试了其他餐饮形式,如腾格里拉、九十九顶毡房、西贝海鲜、西贝火锅城等,在火锅、海鲜、西餐、咖啡店等方面,大致试了一遍。
第一次定位:西贝西北菜
2010年4月,贾国龙上了一堂品牌战略定位课。这堂课让他认识到定位战略的重要性。为此,他首笔款就付了400多万的品牌定位咨询费用,找到特劳特中国公司作战略定位咨询。
特劳特中国公司建议西贝拿掉“莜面村”这个既不好记忆又不利传播的名字,改为“西贝西北民间菜”,强调“90%原料来自西北乡野与草原”。西贝今后的使命就是开创一个新菜种——“西北菜”。
贾国龙感觉“一下子找着了北”,2011年便一口气开出17家店,推动了西贝发展史上最快速的成长。特劳特(中国)公司为西贝确立“西北菜”的战略定位方向,西贝很快就启动了品牌战略定位关键行动,并快速地执行下来,展开了全国的市场布局。
之后的两年半,贾国龙像着了魔,整天想的、做的都是品牌战略定位,即如何让西贝成为西北菜这个品类的代表,如何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这一阶段的主要诉求的口号为:“西贝西北菜,草原的牛羊肉,乡野的五谷杂粮”。
开店选址方式,也从之前的边缘地段开店转移到主流商圈开店,大力提升店内外传播,让“西北菜”晋升成为一种主流餐饮消费,成为人们心目中仅有的一家打出“西北菜”招牌的连锁餐厅。直到现在,很多人说起西贝,也都顺口就 “西贝西北菜”。
第一次重新定位:西贝烹羊专家
2012年,西贝在里斯中国的建议下,转向“烹羊专家”的方向,认为西贝在羊肉的原料和加工上都有非常好的优势,可以转向打造羊肉特色的专家战略。这个阶段方向的诉求口号为:做羊肉的专家。但“烹羊专家”后来又放在叫“西贝莜面村”的品牌之下诉求,整体上听起来,就像一个以莜面为特色的餐馆,同时也是一个烹羊专家。
网上还有看到的消息是,西贝“烹羊专家”放到西贝集团旗下“99顶毡房”,算是对“烹羊专家”的方向又做了重新调整。
第二次重新定位:西贝莜面村
2013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西贝又走回到了“西贝莜面村”的战略方向上。据说是西贝创始人自己改的,他认为莜面具有独特性和健康性,有机会像凉茶、红牛一样开创一个全新的与众不同的品类,于是他又把把定位改回“西贝莜面村”。
第三次重新定位:好吃战略
2014年起,西贝莜面村又提出了“好吃战略”,把好吃当作最核心的竞争力。2015年开始围绕“好吃”这个点,西贝全体上下的所有资源都集中于这一点来层层展开,以提升西贝菜品的好吃程度。
“2016年,我们会把西贝完全打造成一个纯天然的品牌,无添加,连间接添加都没有。”这是西贝宣布的新战略目标。
特劳特公司少有的不成功案例
以上是西贝从2010年起,短短几年四次改名字所体现的大致战略历程,找遍了够级别的咨询公司,从企业家的接纳程度来说,可以说很可能会是特劳特公司少有的不成功案例。
表面看来,改变名称及战略方向不过是几个字之差,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名字是品牌最常用到的传播语,用在外部传播上,最终是用来告诉人们,西贝这个餐饮品牌是做什么的。在内部来说,西贝每更换一次名称,累计花费不菲的咨询费不说,还意味着内部上下各方面人员、店面、物料、广告、流程运作,等等,每次都要相应地加以调整和改变,这也会涉及到企业运营方方面面的资源投入的浪费。
虽然在战略定位上反复折腾,但整体上来看,在这几年企业的调整变化里,无论西贝叫“西北民间菜”也好,叫“莜面村”也罢,在大部份顾客心中,西贝还是代表了“西北菜”的,这也是顾客很多时候会选择西贝用餐的原因。可见,特劳特(中国)对于西贝“西北菜”的战略定位方向,对西贝的战略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力,也是获得最多人首肯的。
就在前几天的讨论中中,还有网友是这样评价到:“现在很多消费者到西贝还是冲着西北菜去”,“我去吃西贝,经常听到顾客说‘西北菜’三个字”。只是,不知道西贝贾总知不知道这一点。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