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战略的三大天问

(2016-04-09 09:59:55)
标签:

转载

 

  策划大师王志纲认为战略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他称之为三大天问。

  这三个问题初听起来很有哲学味,因为这三个问题也是属于生命的终极哲学问题,是东西方哲学家几千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关于人生的追问。

  但是,这三个问题颇有“道”的感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你可以用他追求关于宇宙人生真理的终极实相,也可以用他解决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产品的战略问题。

  这三个问题确实是涉及到战略的核心命题,因为战略这种东西,其实是关乎事物全局性和长远性发展的主要矛盾。“全局”和“长远”是衡量战略的两大维度,全局是从高处看低处,长远是从未来看现在。全局和长远性的看问题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从而更加可以跳出问题看问题,更能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正所谓“局外生智”。如果只是短暂性的一个解决方案就算不上战略范畴。

  当然,解决完战略问题之后,你还需要就问题谈问题,要找到切合问题本身的解决方案,这是属于战术层面,这时候就解决问题就有了指导纲领。当然,战术与战略无所谓谁大谁小,他们只是在每个阶段扮演不同的使命,战略问题没解决,战略就是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战略问题解决了,战术就是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

  其实,如果再深入往内挖的话,也无所谓战略战术,他们都是一体两面的存在。就像道德经中谈到的“无”和“有”一样,同出于道,只是外显成两种不同的存在。战略和战术也没办法分开,战术可以上升为战略层面,战略问题需要具体的战术体现出来,他们的联系是如此的紧密。

 下面还是来简单谈谈自己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大天问的粗浅理解,因为这三个命题确实太宏大,只能说说他们的皮毛之事!

 

我是谁?

  “我是谁”?从战略层面来看是定义事物的存在,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企业战略需要回答“我是谁?”。

这个“我是谁”是从行业角度去定义企业在产业结构中的角色。它同时定义了企业所在产业的边界和产品组合。这些都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命题。就像前两天微博上有这么一句话,说“移动到现在才搞清楚,它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联通,而是腾讯”。

确实如此,这就是你需要对你所在的产业范畴重新定义,然后放宽视野,才能跳出行业的局限性,产业的界限其实是随着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的重新定义。如果你抱持着僵死的产业概念,局限性的谈过去一直存在的产业范畴,那么,很可能有一天,企业会不知不觉面临灭顶之灾。就像在汽车刚出生的时候,马车行业可能没有把汽车定义为自己的对手,因为按照以前的马车行业的定义,汽车并不在产业内,所以不在同一个竞争层面,如果马车企业这么想的话,那么他的日子还会远吗?

  品牌战略需要回答“我是谁?”

  品牌战略的“我是谁?”是从企业外部看内部,从消费者角度看品牌的身份。所以说,品牌战略的本质其实是品类战略,因为,当你回答品牌身份的时候,你首先得回到品类层面。这是消费者看品牌需要得到的一个基本答案。

  品牌战略就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去定义品牌的身份,所以我们常说,品牌定位是一个贴标签的过程,你需要在消费者大脑中给你的品牌贴上品类的标签,品牌战略能否成功,取决于你所贴的标签能否在心智中确实占有一席之地。

  产品战略需要回答“我是谁?”

  产品战略的“我是谁?”就是解决产品的购买理由问题。这也是解决产品为什么可以存在,产品为什么可以发展的问题。

  一个购买理由不清晰的产品,那么它的成功是带有很大偶然性的。因为产品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是消费者某个需求的载体,最终可能外显成一个购买理由,没有解决购买理由,就是没有解决需求载体的核心命题。

 

 

我从哪里来?

  王志纲说,解决“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是为了要回答“我到哪里去?”。“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要,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我从哪里来”决定你的初心。路遥说,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需要“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永远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不要忘记你做企业的初心,很多人在做着做着的过程中,就忘了自己做企业的初心,可能是欲望,可能是种种诱惑,他的初心完全忘记了,这样就很难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第二,   决定你的基因。你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决定了你企业的基因。这个基因主要体现在企业性格和企业的特长。为了解决你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你必须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企业性格和特长,要不然盲目的出发,成功的概率会很低。

第三,   从哪里来决定到哪里去。这是一个目的和归属问题,一般来说,都是“落叶归根”,就是说,往往是你从哪里来的,你就要回答哪里。当然,这不是表面上的归属,而是深层次的归属。就是说你尽管去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一直没有离开你自己的核心基因和特长。

 

我将要去哪里?

  “我将要去哪里”谓之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

  有一句话说“只要你知道自己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步”,它决定了你企业的使命和发展的方向。

  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建立在前两个问题回答的基础之上,你只有清晰的知道自己是谁和自己从哪里来,然后再结合未来的大势,你才能判断出你要去哪里。

  而且这个问题既有一个终极答案,也需要再过程中设计不断的小目的地。一般来说,终极的答案就是西方管理学上讲的企业的使命。比如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么这就是它企业大船一直在驶向的方向。但是随着每个发展阶段的不同,随着趋势的不断变化,它需要拥抱新的发展态势,不要不断的审问自己的阶段性的“我到哪里去”。如果用易经上变易和不易来说,使命就是你“不易”的大方向,拥抱趋势就是你“变易”的阶段性小方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确实重要。当然对于做短期事业来讲,需不需要回答并不重要,但是要想做长期的事业,必须要清晰的回答这三个问题,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也是如此。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