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广告首先是科学,其次是艺术
(2016-04-09 10:00:42)
标签:
转载 |
一、品牌是指引消费者选择的强势符号
品牌就是产品的牌子,本质就是识别身份的符号。我认为品牌代表三大符号:
第一,品牌是品类符号,品牌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品类的首选,成为品类的代言人。要想成为品类的权威,必须抢占品类话语权。
第二,品牌是价值符号,品牌是一个社会角色,品牌也是社会价值和消费需求的承载体,因此,品牌必须拥有差异化的价值主张。
第三,品牌是信任符号,或者叫做产品的背书符号,信任符号关乎知名度和用户体验,也就说消费者之所以选择你,是因为你是值得信赖的。其实,说到底,对一个品牌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知名度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品牌的最大价值就是为产品建立信任度。
二、品牌识别就是品牌传播的助推器
1、品牌识别的本质就是打造一个传播成本和记忆成本最低的信息单位。
3、品牌识别的两大价值:第一、在终端抢夺消费者注意力,降低终端被发现的成本;第二、增加品牌传播的效率,降低品牌传播的成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就强势品牌。
4、品牌识别就是给品牌装上超级传播引擎,可以加速品牌传播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和品牌偏好。
5、品牌识别就是品牌传播的助推器,识别成本越低的符号,就相当于助推器的动力越强。
三、寄生在消费者生活中的品牌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1、品牌寄生的背后是“文化寄生”。这是一个毛与皮的关系,品牌是毛,文化是皮。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王志纲老师说,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承载量越大的产品,其效益的释放量越大。把品牌寄生在文化上,品牌就拥有了可以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2、关于文化的理解:文化是最大的心智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财富;文化也是深深根植于每个人心中的思想和持续体现的行为方式。
3、品牌寄生的原理好比是“拔出萝卜带出泥”,萝卜就是文化,品牌就是泥,只要文化现身,品牌就会被带出来。比如说中国有送长辈的文化,就可以带出“送长辈,黄金酒”,比如说中国有看病人的文化,就可以带出来“看病人,送初元”
。比如说中国有拍照喊茄子的行为文化,就可以带出来“拍照喊田七”。
1、广告是关于销售和传播的科学。首先,广告是关于销售的科学,所以广告人的第一身份是推销员,广告人思考的核心永远是如何把产品卖出去。销售的关键是向消费者传达销售讯息,发起购买邀请,从这一点说,广告依靠说服发挥作用。
2、广告是一种商业行为而非是一种艺术行为,这就决定广告必须具备逻辑清晰的商业目的性,而非自言自语的随性说。广告必须担当起企业销售的重任,所以我认为对广告定义最正确还是“纸上推销术”这个观点,广告相当于是企业派出去最厉害的一名销售人员,只不过他把用嘴说的话,改成用文字,用画面,用影视表达。
3、广告是品牌战略表达的窗口。这是因为“广告的本质不在广告本身,广告是一个营销问题;营销的本质不在营销本身,营销关乎企业战略选择”,所以,广告是企业战略表达的窗口。
五、谈谈策划背后的思维
1、借力思维。因为太阳底下无新事,所以世界上没有完全原创性的东西,“创造”是造物主一个人的事,创造这个词也只适用他。我们最多只能利用自己的话语体系去解释一些本来就已经存在的东西。
我认为借力思维既是一种认识论,也是一个方法论。这个思维方式告诉我们,只要能抓住本质,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应该能找到理论上的“参考原型”,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找到参考样本很重要。当然参考样本不代表我们要去抄袭,而是代表我们要去学习样本背后的原理。然后把同样的原理外化成适合我们的解决方案。
2、常识思维。我认为常识是最高形态的真理,一个策划人有常识比有知识还要重要。对于常识,我有三点看法:
第一,我觉得常识是我们解决问题最大的工具,很多问题就是靠我们基于常识,基于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得到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常识的重要性,我们忽略常识就像忽略空气一样,越是重要的东西越被我们忽略,这或许就是老子所讲的“大象无形”吧。
第二,我认为所谓的“专业知识”只不过是穿了一件华丽外装的常识而已。因为很多专业认识都可以转化成简单的常识去理解。如果不能被转化成常识去理解的专业知识,反而有可能是不够本质的东西。
第三,越是战略性的课题,越需要我们去深度思考常识性的问题,比如说营销战略最需要解决的常识性的课题是“究竟谁是我们的顾客?”,“到底给顾客提供的价值是什么,让顾客能心甘情愿的来购买”,“我们如何将价值传递到顾客那里,传播渠道和销售渠道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这都是一些常识性的战略课题,这些课题的解决关于企业长久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