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德国音乐天才舒曼,曾经创造了诗歌一样的音乐如《月夜》,《核桃树》,而在青年时代就夭于精神病。另一位广为人知的音乐巨才莫扎特也止步于人世的35岁黄金年龄。以智商148被誉为亚洲神童的张士敏年仅30岁就过度厌世而撒手人寰。
追究类似天才后面的故事,往往发现有极其相近的桥段。早慧早聪,少年甚至儿童期就光芒万丈,面临极其严重的压力且无处宣泄和处理负面情绪,有严格的家长或老师,或幼年有不幸的家庭经历......
这些天才过早的消耗了生命,透支了人生。用健康特别是心灵的健康来换取了所谓的“功成名就”,而生命却都用一种悲惨的结尾来终结。
我一直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有过度要求,是否尽量让高需求宝宝获取安全感,是否可以给他他需要的,给他应该给他的东西。这个过程也许没有尽头,也许会犯一些错误,可能也有背离初衷偏离航线的时候,但是目标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以孩子的快乐为目的,以孩子健康为目的。给他爱而不是压力,给他爱而不让他以为有压力,无条件养育。
希望我一直在这路上,希望孩子和我能一直走在这路上。
让我们保护好孩子们的天赋,用爱而不是开发。
追究类似天才后面的故事,往往发现有极其相近的桥段。早慧早聪,少年甚至儿童期就光芒万丈,面临极其严重的压力且无处宣泄和处理负面情绪,有严格的家长或老师,或幼年有不幸的家庭经历......
这些天才过早的消耗了生命,透支了人生。用健康特别是心灵的健康来换取了所谓的“功成名就”,而生命却都用一种悲惨的结尾来终结。
我一直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有过度要求,是否尽量让高需求宝宝获取安全感,是否可以给他他需要的,给他应该给他的东西。这个过程也许没有尽头,也许会犯一些错误,可能也有背离初衷偏离航线的时候,但是目标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以孩子的快乐为目的,以孩子健康为目的。给他爱而不是压力,给他爱而不让他以为有压力,无条件养育。
希望我一直在这路上,希望孩子和我能一直走在这路上。
让我们保护好孩子们的天赋,用爱而不是开发。
前一篇:让我们认识孩子的气质--2
后一篇:从孩子生活节奏与健康到安全感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