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曙光(?)来临之前

(2022-04-25 08:15:57)
标签:

原创

杂谈

生活

分类: 随手记
商场打出新季预告,公共交通宣布恢复轻轨地铁和数十条线路的运营,工厂陆续复工复产,银行发布即将恢复营业的通知,看似阴霾马上就要结束,暂定的生活节奏即将恢复。此时,我的心里却一点儿兴奋和激动都没有。

从3月起就一直在听的“x日必须解封”一度成了一道无解的数学题:x=x+n,其中x为不可预计的无规则变量,n也是。小区里的通知最初是“接下来的7天希望大家坚持……”到隔几天出现一次的“再坚持几天就自由了”……当看到有人戏称这是“拼夕夕式解封”时,我不由佩服他的联想,着实贴切。

数据快速增长的那段日子里,恐慌悄然蔓延。而导致这种恐慌产生的原因,却并不是因为病毒本身的灾害性,而是因为接连不断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那些虚拟的“好消息”和“安慰剂”,就好像黑夜中的闪电,偶尔一闪,让人以为光明就要到来,刚想放松警惕,就迎来炸雷的巨响,震得人心惊胆战。
“狼来了”的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也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当接二连三的谎言都来自同一发源地时,该发源地就会被判定为不可信任的。随后,该发源地产生的一切言论在得到证实为“真”前,都会被优先判定为谎言;该发源地每发布一条“好消息”,并强调其言论为“真”时,人们第一反应会是该消息为”假“;该发源地每发布一条”坏消息“的辟谣,并强调勿信谣言时,人们第一反应则是该”坏消息“为真。
当”辟谣“一再成为实锤,当权威一再打脸,当信任一再被损毁,前方总是看不到希望时,恐慌才会悄然滋生,然后渐渐肆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折磨人的不是从直接从悬崖跌落谷底带来的疼痛和冲击感,不是知道自己注定要血肉模糊时的恐惧,而是被困在吊在半空中的缆车里,每天除了忍受摇摇欲坠带来的忐忑,接受高空投下的补给,其他一切事情都不由自主的日子看不到尽头。这种时候,与其不断投入热情再被冷水浇灭,不如切断对生活的热情和期待,听之任之来得轻松。
忽冷忽热易感冒,像我这样抵抗力弱的人只能尽量降低对信息的敏感度,关闭感知的通道,避免被情绪影响,对任何消息都保持不悲不喜。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从大雪纷飞等到细雨绵绵,心情也从焦急地期待转变为“过一天算一天”性子被磨得越来越钝,欲望和思维也同样。渐渐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指令,习惯了“听话”,习惯了丧失自己的意识和渴求,开始习惯机械化地接纳,不再关注每天的数据变化和新闻发布,因为十几二十个公众号都在每天发着几乎同样的内容,无论什么时候打开公众号列表,都会有同样的信息映入眼帘。
单调和重复使人麻木,回避和顺从使人颓废。在麻木中,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渐渐变得微不足道,令人不再感受到焦虑、烦躁、悲伤、没有了期待,也就没有了失望。而颓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抛弃自我,切断认知,放下主张,随波逐流。毕竟只要忘记了曾经的繁华,日子也就没那么难熬了。
都说21天能养成一种习惯,过去人们渴望提高生活质量,想买品质好的东西,想去特色餐厅品尝美食,想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优质服务,想去休闲娱乐场所放松身心,想去电影院看电影,想去周边甚至更远的地方观光旅游,如今却只要满足温饱就可以。从不习惯失去出行和选购的自由,到习惯了在屋内禁足和在小区门口排队领取蔬菜套餐。虽然是无奈之下的选择,但终究是改变了。

听说,27日曙光会到来,所以这三日的管理会格外严格。然而很多人都觉得见到了曙光,便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狂欢日进行预热。今天的楼下异常热闹,有人在大声聊天,有人在叫没拴绳的狗别乱跑,有小孩子在笑在闹。可能他们觉得终于熬到了头,所以抑制不住心底的兴奋。而我,无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