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2012-10-07 18:40:22)
标签:

欧得得

匹河乡

怒族

怒江大峡谷

知子罗

分类: 走进56个民族家庭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这张照片是2001年12月21日摄于云南怒江大峡谷中段的福贡县匹河乡架究村。左一这位仁兄叫欧得得,是怒族的一个民间艺人,其实他的名字叫宝益斯,因为他唱的怒族传统民歌中都有一个“欧得得”的音调,因此大家就都叫他欧得得,本名反而没有几个人知道了。当年我与他约定,10年后还来看他。当时他笑了笑,或许他心里认为我只是一句客套话。10年后,我带着女儿来了。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2011年10月6日,在体验过溜索、泡过温泉后,下午15:10,我们开始上山。欧得得在电话中嘱咐我们早点走,上山的路他们要走一个多小时,估计我们得2个半小时。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他派外甥女牵马下山接我们。我们给欧得得买了米、酒等,都驼在马背上,还有一些放在外甥女的背篓里。我们几乎都空身上山,但一会就跟不上小姑娘了。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刚刚开始爬山,大家就都有些受不了了。前天,刚刚在丙中洛爬了3个多小时到小茶腊独龙族村寨,大家的腿肚子都还在打哆嗦呢。刚才在山下的匹河乡采购时,王伟就提出来他在山下看车,大众网记者小王记者则提出来要在山下写稿子、发稿子。我拉长了脸,态度上没给他们留下任何商量的余地,大家极不情愿地上山。上山之前都全部轻装,实在不得不带的东西都放在马背上。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用长焦拖过来的镜头。匹河乡偏于怒江大峡谷可怜的一点点小平地上,夹在两山之间,背后的土石山地质结构据说也不太稳定,大自然留给这里百姓的生存空间有限。此时是17:13,2个小时了,我们登山的路只走了一半不到。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我们身处怒江西岸的高黎贡山,遥望对面的碧罗雪山,但见半山腰上有一处城镇。这就是“鬼城”知子罗。
这知子罗,曾有过一段耀眼的辉煌。1974年以前知子罗是怒江州州府所在地,1986年以前是原碧江县政府所在地。

知子罗是一个古老的怒族聚居地,"知子罗自有怒民以来,系自成部落,素来归服,原无土司管理。"1912年中华民国始建之年,云南都督府设知子罗殖民公署。1949年6月碧江解放。1952年怒江边工委在知子罗建立之后,这里才开始了真正意义的建设。到60年代中期,知子罗已成为一座傍山环列,各种经济文化设施齐全的山城,成为连接怒江地区与内地交流的一个重要中心。1974年,怒江州州府迁往六库,知子罗作为碧江县政府所在地,80年代中期,地质部门根据日益加剧的山体滑坡情况进行了调研,最后结论:知子罗存在着大面积滑坡、城毁人亡的可能。1986年12月,碧江县撤销,知子罗从此人去城空。26年过去了,预言中的灾难仍未发生,当年的新楼已斑剥破旧,一些村民又搬进了空了很久的房子。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2001年我到知子罗,这座空城让人感觉仿佛一座鬼城。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整个城市悄无声息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隔窗探望,难以想象当年县政府驻地的繁荣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突然冒出来的拾荒者,仿佛幽灵一样,如果不是白天,真能吓掉魂儿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18:27 疲惫不堪的队员们终于见到了一户人家。大家就着人家的山泉水,吃着从匹河乡集市上买的小面包。架究村快到了。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天色将暗,下山赶集的村民们也纷纷回来了,他们看到路边溃不成军的我们,窃笑。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终于到山顶了。欧得得(左二)迎了出来。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欧得得看到我电脑中10年前的自己的照片,很兴奋。而我看到照片中欧得得的家10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也很感慨。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10年前拍的照片。欧得得家。形容穷的一个词语是“家徒四壁”,而欧得得家连避也没有。竹木结构勉强称得上是屋的那个屋,四壁是用竹或芦草编的席。“墙”上挂着的野羊角是禁猎前的猎物,稍小点的疑似鸟的头骨。
算是猎人的一种炫耀,也可能是对单调生活的装饰。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当年的地板。人不穿鞋子,腿腕上的是护腿,防蛇用的。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从10年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出,“墙”上的那些野羊角还在,扣在羊角上的蛋壳及其上的灰尘仿佛都十年没动过。地板、家具、火塘、火塘之上的火架及锅、壶,都是10年前的,仿佛时间停顿。连欧得得的长相,也未见半点岁月的痕迹。他和他的家人,就在这个穷家里,快乐地生活着。这是欧得得弹起他自制的“达比亚”,给妻子唱当年的情歌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外间算是客厅。里面还有一间,算是卧室吧。零乱得看不出本来面目的床上,卧着一位老人,她是欧得得的老娘。欧得得的老婆到后面去唤醒婆婆,小心地搀她出来,见见远来的客人。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老人来到客厅的火塘边坐定。这是她的固定位置,每天只要醒着,大部分时间她就在这里烤火。火塘是云南大部分少数民族家庭的中心,它意味着温暖、食物、亲情及大情小事、歌舞娱乐。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欧得得的老婆开始做饭。柴火一烧,满屋尽烟。我们的眼睛炝得有些辣、睁不开。老太太似乎也觉得炝,用手捂住眼睛。欧得得告诉我,老娘眼睛不好,其他的都好。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除了每三四天下山一次赶集采购生活必须品,以及应邀到周围各县唱歌,欧得得大部分时间喜欢呆在高黎贡山上的家里。我们眼中的贫寒,在他眼里却是一种幸福和满足。他说:“城里有什么好啊?(他眼中的城里就是山下的匹河乡),肉不能吃(当时正在闹口蹄疫)、水有漂白粉、肉有激素、菜里残留农药、米面掺假”,他告诉我们,前些年政府在山下统一划了宅基地、分了耕田,但他都变卖了,依然住在山上。“我爹不听我的,老喜欢往山下跑,结果不到100岁就死了,我妈妈一直在山上,空气好,水好,104岁了还很健康。”104岁!我的个天!她怀中的这个小男孩,欧得得介绍说“这是我孙子”,刚刚4岁。重孙子与老奶奶相差整整100岁。这是多么有趣的一幅画面。在这个高寒山区简陋的木屋里,透露出来的信息是温暖。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与10年前真的一点变化也没有啊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当然,细看也有些变化,安了电话、有了手机、修了自来水管、支了卫星天线、买了一台很便宜的样品彩电。不过最大的变化当说是欧得得传承有后了。10年前,欧得得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只有三个女儿,按照怒族民间艺人的“传男不传女”的规矩,他一身的艺术传承无后。等他想开了欲传给女儿时,三个女儿没一个感兴趣的。现在好了。因为有了小孙子石江源。没有儿子哪来的孙子呢,原来二女儿的汉族丈夫在3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去世了,二女儿再婚前就把1岁的汉族小外孙石江源送到了外公家。欧得得视同已出,同时也多了一份隔辈人的亲眤。平时,除了做点小卖部的生意,其余时间欧得得都在家弹着达底亚唱怒族民歌,他想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小外孙,让他从小便喜欢上这一艺术形式。在欧得得的熏陶下,如今4岁的石江源已经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舞步,每当外公音乐一起,他便背起外公专门给他做的、还没装弦的达底亚跟着外公的调门也唱起来。户口本上石江源还是汉族,但他看起来跟村寨里的其他小孩没有任何区别,他能听懂的汉语仅限自己的名字“石江源”和“你好”两个词汇。
  

去年今日:醉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巅怒族大哥“欧得得”家
    除了小外孙,欧得得在10年里还先后收了6个徒弟,他们都是附近几个村的。为了迎接我们到来,他特地把最近一个村的一个跟他同龄的徒弟喊来,一起弹奏、歌舞。10年前,光会弹唱“欧得得”不事农活的宝益斯让很多乡邻们瞧不起,而现在,他已经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乡邻眼中,这相当于高级知识分子了吧?),风光得很。这更坚定了他一定要把这浑身的本事传下去的决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