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这应试的万卷书了,行万里路吧·····

标签:
56个民族行万里路应该教育中考 |
几天前,离中考还有一个月,我给女儿办了休学手续。
当然,这是征得她同意的。她虽没雀跃,但眼神中的兴奋发自内心——欧耶!
我从来没把她当个孩子,没把她当成我的私人财产,没把她当成我自己的一个宝贝儿宠物。
她是我的朋友。
我爱她。
我一直认为,人生不应该苦、累,至少十七八岁前应该是快乐、轻松的,特别是对于女孩而言更是如此。但在这个以“竞争”、“市场”、“拼搏”为关键词的社会中,我能给她的快乐太少太少。当我在快乐地对着地图规划着自己即将开始开始的自驾全国行采访时,却常常听到她不快乐的叹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中,她越来越没有快乐,只有越来越大的压力、无法倾诉的郁闷和越来越的烦——每天都要写到半夜的作业,严重不足的睡眠,无休无止的各类模拟考卷······以及,看黑板越来越模糊的视力。
我对孩子的未来很有些迷茫:以女儿的成绩,清华、北大这个独木桥咱就不奢望了,高中三年扒几层皮考个一般院校,还不是混、混、混,混四年混个文凭,毕业即失业,未来幸福与否全都建立在爱情婚姻是否幸运的基础上。
想让她出国。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是世界上最坚实的基础教育,而高中教育完全是应付高考,大学几乎完全放了羊,就是混张文凭。更认可西方的素质教育,我原来供职的山东卫视《天下父母》前几年做的“阳光少年赢在澳洲”输送出去上百个高中孩子,轻松学习一年后,都考入了世界前一百强的大学。清华、北大,似乎在200位左右吧。
在出国前的远行,就算是让她感性地接受一下爱国主义教育吧。九年小、初,家到学校二点一线,人都上傻了。这靠悬梁刺骨、少眠吃苦的万卷书,咱不读了。先跟着我行万里路吧,看看中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一下祖国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样,不至于出国留学把根儿忘了。
今年是我“走进56个民族家庭”采访十周年,十年前的2001年开始,我用了三年时间自驾车跑遍中国包括台湾省在内的所有省份,遍访56个民族http://news.sohu.com/73/68/subject205786873.shtml 。那是一段怎样激情燃烧的快乐岁月啊!那时女儿五六岁,曾经跟我跑过几段行程,云南、贵州、海南、新疆·····两个春节都在少数民族家庭里渡过,一路上她适应并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快乐。当时就有想带她跑全程的想法,可能这个想法把父母吓坏了,早早让她入学(五岁半啊!),这一直是我内心的一个遗憾,但俺是守法公民,不能不遵守教育法,得让她完整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十年后的今天,爷俩一起回访这56个民族家庭,这对好该是多么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啊。人生就是一部厚厚的大书,如果不走出去,这本书就只是翻到目录页上,没有实质内容,那多没劲啊。
女儿小时候是快乐的,现在笑脸都越来越少······
06年我携不满10岁的女儿,带韩国KBS电视台记者一起去贵州黔东南州自治州从江县占里村采访神秘的换花草。传说这个侗族村寨的药师祖传一种神秘的配方,能够控制生男生女,几百年来,性别均衡,和谐发展。
04年,新疆唐蕃古道一望无垠的花海中,8岁女儿举着相机尽情地拍啊拍啊······
01年春节,5岁的女儿随我在云南丽江纳西人家过年。这是大年初一纳西人家请东巴做法事。女儿身上穿的是拉祜族的传统服装。
02年春节,是在海南保亭黎族自治县度过的。穿粉红短袖T恤的是俺6岁的闺女。
04年,新疆那拉提草原参加哈萨克族朋友的婚礼上,女儿与哈萨克小朋友很快成为朋友
九年义务教育,孩子最大的变化就是笑容少了,背驼了,眼睛近视了。当我征求她的意见去不去“行万里路”时,她才露出了难得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