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何处是我家
(2023-03-08 09:59:43)
标签:
穹顶之下人口激增精卫填海科幻故事移民火星 |
分类: 本博社论 |
【简介】近百年来,科学家发现随着地球人口持续激增,人们的居住空间、世界粮食产量纷纷告急。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精卫填海”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围海造田,扩大陆地生存面积。与此同时,格陵兰岛冰川全部融化,高温袭来、病毒肆虐,整个人类面临毁灭性灾难。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公元2022年11月15日这天,在菲律宾马尼拉市出生了一名女婴,世界人口达到80亿。现在是公元2122年,据联合国统计,全球人口已增至160亿,地球自身质量不断增加、超负荷运转,并在加速远离太阳运行,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世世代代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摩天大楼越盖越高、直插云霄,人们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等电梯、爬楼梯中;出行也不再自由,很多城市明确规定按照性别实施限行政策,单数日期男性出行,双数日期女性出行;空中到处可见来回穿梭的飞行器,有的是在运输货物、有的是在外出工作,还有的是在遛弯漫步……人与人之间没有交流,表情木讷,像是在放黑白无声纪录片,时不时地可以听到几声狗叫。
倘若按照这种人口增长速度的话,地球显然不能承载人类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源和居住生存空间。各国的人类学家、地球专家、物理学家、政要共同制定了一个“精卫填海人类计划”,就是在保证地球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填海造田”,给人类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这个计划之前在荷兰被证明是可行的,13世纪至今,荷兰总共造陆面积达到了7000平方公里,相当于荷兰现在国土面积的20%。于是,五大洲分别派出“精卫计划”科研指挥组,中国代表亚洲组成了最高规格的专家组,分别是海洋专家刘一可、物理专家郭瑾萱、地球专家李佳橙和人类学家刘静恩。
这项人类伟大的填海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筑坝”。就是在大西洋周围建立大坝,只要足够高就能挡住水不流回来,而且可以将大西洋中的海洋生物转移到其它大洋,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第二个阶段是“排水”。就是铺设联通五大洲的地下管廊,把大西洋的海水通过一种叫做“淡水资源净化器”的设备输送到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样既可以抽干海水,也不至于浪费水资源。第三个阶段是“造陆”。就是在抽干水后的土壤上种植芦苇,帮助土壤吸收空气、蒸发水分。然后在田地周围修建许多运河和公路,以方便灌溉田地、交通运输和人类聚居。根据“精卫填海人类计划”首席专家梅根·宋博士介绍,这项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工程预计耗时十年,需要全世界的人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每个国家都将抽调22岁到35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参与,以期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这次人类的自我救赎。
在人类社会空前团结的时刻,却也发生了一件让大家惊恐万分的事。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在2127年,位于北美洲和欧洲交界处的格陵兰岛冰川全部融化,地球海平面瞬间上升了7.5米。西班牙、德国、葡萄牙等国家都开始高温红色预警,甚至有的国家出现了罕见的55高温。滚滚热浪造成北半球永久性冻土融化,正在对外释放大量爆炸气体,造成地面坍塌。并将冰封了数万年古细菌复活,释放锁在冻土内的未知有毒物质。人类文明正在面临毁灭性的打击,除了跪地祷告人民束手无策。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由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美国五国组成的人道主义“联合救援战队”迅速奔赴格陵兰岛,五国的科研工作者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人类最后的家园,与大自然做最后的抗争。周边国家的居民只能够迁徙,打包行囊离开自己的家园,去到更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这一刻人们的内心十分复杂,既有逃离的惊慌,也有对过去的悔恨,更多的是在灾难面前的一种无望,但这一切为时已晚。
十年过去了,“精卫填海人类计划”取得了初步进展,人类多了一些避难的场所,但是少了很多栖息的家园。春天变得非常寂静,机器的轰鸣取代了鸟语花香。老人正在用手机给孙子们讲述百年前穹顶之下发生的故事。一切似乎都变了个样,但又好像什么也没变。
夕阳下,公路远处驶来一群车队,上面用中英法三种文字写着“人类移民火星计划”的标语,飞驰而过,祈祷我们人类这次能够好运!
——2022年11月30日与儿子一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