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文化 |
分类: 健康日记 |
先讲个故事
王先生在疫情期间一直比较焦虑,连日睡眠不太好,好容易疫情缓解,一高兴喝了点酒,第二天早上觉得右耳朵有闷堵感,同时伴有轻微耳鸣,刚开始没有当回事,以为洗澡进水了;
第三天还没好,王先生仍然自以为是地盲目地认为,可能是暂时的、没有休息好、“上火了”、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然后恐怖的事情发生了,王先生的右耳完全失去了听觉;
这时候王先生才着了急,赶紧到医院看医生,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
医生告诉他,如果超过一个星期不来就诊,可能就永远听不见了。
没错,突发性耳聋就是这么可怕!
突发性耳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医生告诉我们,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目前是不明确的,多数认为是内耳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可能跟小血管栓塞、血管痉挛有关,也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有关。
过度疲劳、焦虑紧张、熬夜、发火、着急等,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大脑供血不足会引起耳蜗缺血缺氧,耳蜗里的毛细胞是主管听力的,它非常敏感,一旦发生缺血缺氧就会引起耳蜗损伤,容易发生突发性耳聋。
翕子采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辛颖,辛大夫就特别强调,如果出现听力下降,一定要及时就诊。
当然,听力下降可能有很多种原因。比如如果是耵聍太多了,那医生帮您掏掏耳朵就好了(您可千万别自己掏耳朵,更不要到外面“采耳”的地方去掏耳朵,因为不当或不洁掏耳朵是很容易引发伤害和感染的);
如果是一般性炎症,比如分泌性中耳炎,也是很容易治疗的;
但如果是听细胞或听神经的损伤,这类突发性耳聋是必须及时治疗的,如果拖的时间过长,可能就没办法挽救您的听力了。
怎样判断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一般是一侧的,有些人症状初起时不容易判断,所以辛颖大夫教您一招,就是如果您觉得耳朵有耳鸣或者闷闷的感觉时,可以用耳机试一下,就很容易试出来是不是有一侧耳朵听力下降了;
双侧发生突发性耳聋的概率很低,当然如果出现双侧耳聋是比较容易发现的;
不容易判断的是,突发性耳聋每个人的表现也不一样,有的人表现很明显,有的人只是觉得一侧耳朵闷闷的,也有人表现为耳鸣,有可能不容易发现。
所以翕子提醒您,如果有一侧耳朵闷闷的,有耳鸣,或者眩晕与听力同时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早就诊。
突发性耳聋能治好吗?
这还真的看每个人的情况。
医生会用糖皮质激素和改善循环的药物都可以挽救我们的听力。
虽然不是百分之百能治好,但只要是及时就诊,治愈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关键是及早就诊。
有的朋友一听激素,就害怕了,不是听说激素有很多副作用吗?
的确,任何药物都会有副作用,但相对挽救我们的听力,我们还是值得承受的。
况且,现代医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是短期的使用激素来治疗突发性耳聋,不管治疗效果怎么,医生都会给您慢慢把激素停下来。(但使用激素类的药物,一定遵医嘱,千万不要擅自停药。)
突发性耳聋可以预防吗?
目前我们连突发性耳聋发病的原因都不十分明确,预防当然也没有特别的有针对性的方法,但我们发现,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多与太过劳累、紧张、焦虑有关。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况,调节好血压、血糖、血脂,防止噪音污染等对预防突发性耳聋有帮助。
说到噪音污染,我们城市中已经很少有外来的噪音了,最多的可能是自己不当使用耳机的影响,翕子提醒您不要在大街上或者嘈杂的环境使用耳机,平时在家使用耳机音量不要太大,时间不要太长。
从安全角度说,我们也不建议您在室外戴耳机,当然如果您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在室外戴耳机,翕子采访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杰,建议您可以佩戴主动降噪耳机,我们先主动让自己和噪声隔绝了。
但翕子还要多说一句,外面的声音完全听不到的时候,您一定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如果在大街上行走的时候,千万不要使用主动降噪耳机。
哪些人容易得突发性耳聋?
确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人耳蜗神经特别敏感,稍微遇到缺血缺氧的情况,就会对耳蜗造成损伤。
有的人耐受程度比较好,抗疲劳、抗压的能力也相对较好,因此就不容易出现耳蜗缺血缺氧的情况。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群、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抗疲劳的耐受力会相对差一点,突发性耳聋、眩晕、耳鸣的发病机率也会增加。
最重要的是及早就诊!
突发性耳聋7天内治疗效果最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耳鼻喉科张予主任做过一个比喻,就像一颗干旱的小树马上浇水就会生机盎然,等树都旱死了,浇再多的水也是枉然。
当然并不是所有突发性耳聋都可以治好,也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是可以自愈的。但是咱们还是别冒这失去听力的危险,出现问题及早就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