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文化 |
宅在家里,哪些习惯会伤了脾?
“脾为后天之本,一旦脾虚百病易生”,春天养生,除了调理好肝气,让肝气生发,另一件重要的事儿就是固护脾胃了。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沈晨强调,健养脾胃,更重要的是别伤脾。可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下生活,每天宅在家里不出门,你可能在不知不觉当中伤了脾,快来看看有没有?
第一思虑伤脾
“思伤脾”,如果思虑过多,就会损伤脾气,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别说没有?
每天不停地刷手机,关注各种信息,不停地担心疫情的发展,这就是伤脾的事儿啊。
沈晨大夫叫我们少思虑,少焦虑,不要整天想着烦心事儿。
有朋友可能说,我好像很难不去想烦心事儿,怎么办呢?
沈大夫教您一招,就去转移注意力,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忙起来,让自己没功夫胡思乱想。
那么该做什么呢?应该说,只要是有趣的事儿,您做什么都好。
不过沈大夫还是推荐大家多读书,特别推荐大家读点名著。
为什么名著更好呢?
因为凡是能够成为名著的作品,一定能够达到人类精神的高度,一定具有普世的情怀,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可以让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当您沉浸在名著的情怀中荡气回肠,不仅是情感、精神,您的身体也会得到滋养。
当然,您听听音乐,赏赏花,画画画,做手工艺品,都是很好的活动,看电视节目也可以啊,只是沈大夫建议您多看一些正能量的,能愉悦心情的节目。
第二肝气犯脾。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脾为土,肝为木,如果肝气过旺,就会克制脾的作用。
如果很容易着急、生气,发脾气,都会伤到脾。
现在宅在家里,生活范围小了很多,虽然一家人难得一聚,但就这么小房间,天天呆在一起,难免有个牙齿碰舌头的。
因为是自家人,我们又往往并不在意说话的方式,于是有的家庭吵吵闹闹成了常态。
这就难免会生出气来。
沈大夫提醒您如果能在生气之前想一想,生一顿气能不能得到结果,看看值不值得。
现在小区都办了出入证,有些家庭老人单独生活,孩子也不敢来看您了,只能通过电话微信联系,是不是心里也有点着急?
这着急上火的,也难免会带来肝气过旺,您可要克制一些。
脾和肝的关系如此密切,我们要想养脾,就得舒肝,柔肝。
没错,我们常说的补肾啊,补脾啊,补心啊,补肺啊,就是从来不说补肝。因为肝要柔,要舒。
说起舒肝,柔肝,最重要的事儿就是要让身体舒展,让心情舒畅,不要生气。
您每天早上在阳台或者朝阳的房间晒太阳的时候,可以多做做伸懒腰的动作,别看小小的伸懒腰,对舒肝解郁可是有着独特的效果呢。
沈大夫还推荐大家可以适度吃一些养肝血的食材,枸杞子,黑芝麻,也可以配合一些补心血的食物,比如龙眼肉。
第三是饮食不节伤脾。
节是节制。
特殊时期,有没有吃饭也没了规律。
有没有三顿饭变成了两顿饭,有没有好吃的一下子吃得太多?
有没有贪图口舌之欲,吃得太生、太冷、太撑?
要知道,这都会伤到我们的脾。
沈大夫还特别提醒您,现在这个天气,吃水果也要适量,因为大部分水果偏寒性,现在还不适合吃得太多,生冷的食物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很容易伤及我们的脾胃。
饮食有节,也是《黄帝内经》中对养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饮食有节,脾的运化正常,我们才能更好的吸收营养,保持健康。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主统血,能运化水谷精微,我们摄入的食物,经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要主由脾运化到全身各个脏腑,因而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
强健脾气,更多地在于我们生活当中的自律,思虑过度,肝气过旺,暴饮暴食,可能还真不是立刻能感觉到它的伤害,但千万不要因为暂时没有什么影响就不当回事儿,等感觉到脾气伤了再养就晚了,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