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为什么不让你喝甜水?

(2019-03-18 17:16:35)
标签:

健康

文化

分类: 健康日记

         北京医院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齐海梅坚决不喝甜饮料,也不让自己的亲友喝甜饮料、甚至连果汁都严格控制,她说因为这些“甜水”中含有糖,而且糖份很高,其中的危害令我们不敢想象。

 

我昨天特意去超市看了一下,货价上琳琅满目的甜饮料多得不可胜数。

您选购饮料时,只要是正规产品,包装上都可以找到“营养成分表”,通常标有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和一些营养素的含量。

 

翕子提醒您特别要看一眼其中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糖。

可乐、雪碧和绝大多数甜饮料里都不含淀粉,这些碳水化合物全是糖。

 

我们以可乐和雪碧做例子看一看。

100毫升可口可乐含碳水化合物10.6克,

100毫升雪碧含有碳水化合物11g

100毫升百事可乐含碳水化合物12

 

一罐335毫升的可口可乐,算算含糖量是多少?

35克多。

35克又是多少?

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太古方糖一盒454100粒,除一下,那就是大约是4.54克一粒啦,

一罐可乐含35克糖,相当于78颗方糖!

 

众多媒体最近都报道了一篇文章,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多吃糖比吸烟危害更大。

 

怎样算是多吃糖呢?

现代营养学的健康吃糖标准是:每公斤体重每天0.5克糖,即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糖应控制在30克以内。

1罐可乐约含糖35克。

您如果一天喝了一罐可乐就已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吃糖量了。

还不算日常炒菜会放糖、各种糕点会放糖,水果里面含糖很高,特别是有些吃起来似乎上酸的水果,其实含糖量也不少呢。

最可怕的还不只是摄入糖的数量,而是摄入的速度。

 

甜饮料所含的糖份会在短时间内吸收!

我们如果吃碳水化合物,当然它也是糖,但是通过咀嚼,通过胃肠道的消化,这个糖是它会缓慢的释放,我们的胰岛分胰岛素代谢糖,也是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它是有规律的。

而我们喝饮料,你咕嘟咕嘟非常快的喝进去,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一瓶饮料很快就喝进去,水溶性的糖不需要消化的过程,直接就被吸收了。

吸收以后,身体就要动员身体快速分泌胰岛素来代谢这些糖。

这时候,

糖尿病的人血糖就会升高,这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没有糖尿病的人,我们的胰岛细胞就需要超负荷地工作,

长时间这样,就会造成胰岛功能下降,导致出现糖尿病。

还记得阎小光医师说过的话吗?

胰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累死一个少一个,累死一下少一个,

每次的饕餮大餐,都在加速你走向糖尿病的进程,

在没有被诊断为糖尿病之前, 我们的胰岛功能就已经在慢慢地衰退。

直到少到50%的时候,你会被诊断为糖尿病。

 

一罐335毫升的可口可乐,含有热量为150千卡左右,比一个馒头的能量还多。

正常情况下,一个重量50克左右的馒头的热量是110千卡左右。

还有一部分人,由于糖摄入过多,就会肥胖,糖代谢和脂代谢是相关的,

糖代谢会影响血脂代谢,后面的问题,我们都知道,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真的很喜欢甜饮料的人,就没救了吗?

其实也不是啊,

喝一杯咖啡的时候,通常搭配的方糖重量在4克左右,如果你一天只放一块方糖,身体还是可以代谢的。

但如果,你一次加入7块方糖会怎样?

可是,我们在外面口渴了,随手买一瓶饮料,通常是500毫升左右,很可能会加入10块甚至更多的方糖在里面,如果口渴的话,可能几分钟就喝完了。

想过我们的胰岛细胞吗?

他们不知又累死了多少,我们却全然无知!

快快停下来吧,千万不要图一时痛快,让血流大量涌入血中,我们的胰岛可真的负担不起。

 

是不是甜饮料一瓶也不能喝了?

倒也不是,首先您一定要注意一下营养成分表,关注碳水化合物这一项,算一算这杯甜饮料中大约会有多少糖,然后——

相信您会尽量选择低糖的饮品了。

其次在喝的时候,您也要注意小口慢饮,如果每次只喝一点点,血糖就不会一下子升高太多,对胰岛的负担相对会少一些。

另外,齐主任还告诉我们,鲜榨果汁也要慎重,如果您用一个苹果榨汁还好,如果你一口气喝三个苹果榨成的果汁,那也和喝甜饮料差不多,所以也不能一下子喝的太多。

换个角度说,如果您口渴了,千万别把甜饮料当解渴的水,它们非但不解渴,反而会伤害我们的身体。这一点一定切切记住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