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疼痛,我们可以说NO!

(2019-03-04 15:53:17)
标签:

健康

文化

分类: 健康日记

面对疼痛,我们可以说NO

 

疼痛是每个人都有过的体验,虽然谁都不喜欢疼痛的体验,但生活中总是需要忍受疼痛。

之前我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

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疼痛,你有认真思考过吗?

面对疼痛,我们可以说NO!

关于这个问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路桂军医师做过很多的思考,因为他是疼痛科的主任医师

在疼痛科大夫的眼中,疼是身体的,痛是心理的。

疼是身体不舒服,痛是内心不愉快。

国际疼痛研究会关于新疼痛的定义:疼痛是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包括了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因素相关体验。

医生的知识半径一定决定服务范围,

如果医生认为只是个躯体问题,可能只是哪儿疼,疼多长时间,开点止疼药而矣;

如果医生关注到疼痛也是个精神心理问题,你会看到疼痛带来哪些焦虑、抑郁情绪,也可以干预;

如果医生知道疼痛是一个对事件的认知和环境因素的话,我们对环境的认知也可以干预,周围人对患者的安慰也是缓解疼痛的重要因素。

别说医生了,说说我们自己吧,我们有认真思考过疼痛的问题吗?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里,是有意无意在褒奖能够忍受疼痛的人,

认为忍痛是一种美德,象我们熟知的“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多疼他都能忍,那是大英雄的表现啊。

然而,医学发展到今天,我们还需要忍吗?

 

路主任引用两位位患者的话,我们来判断一下:

 

一位肿瘤晚期病人说:“路大夫,其实我不想来找你看病,得了肿瘤就治肿瘤,疼痛是疾病的一部分,我放弃肿瘤的治疗,来治疼痛,我来看你疼痛门诊,我是苟且了。”

还有一位患者说:“如果在国家、民族有危难的时候,我是可以忍痛上战场的,但在和平时期,遭遇疾病以后,我认为,忍痛是对疾病和医疗技术的迁就。因为忍了疼痛,毁了生活。所以我要表达疼痛。”

 

这两位患者的观点,您怎么看?

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如何客观地面对疼痛。

医学上,疼痛可以分急痛和慢痛。

急性疼痛,习惯被划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它是告诉你身体有问题了,需要及时处理的。

但慢性疼痛就是一种疾病,长期疼痛困扰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很多慢性病症患者都是长期疼痛者,因为疼痛的困扰,什么都无心去做,以致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焦虑抑郁,这都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正如路主任说的,疼痛是有功能的。

 

什么叫疼痛的功能?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很的影视作品,都是以疼痛来让被捕者妥协,(请自行补脑红色电影)。

民间有个词儿叫“无关痛痒”,在所有恶性刺激当中,疼痛是一级刺激,痒是二级刺激。

 

陆主任告诉我们,要学会对疼痛有一个简单的鉴别,什么时候要及时诉诸医生,什么情况需要标本兼治。

有些人认为疼痛是表象,要治的是疾病本身,只要坚持坚持,病好了就没有事儿,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慢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一直有疼痛相伴,我们并不需要一直忍受疼痛。

再回来前面说的那位肿瘤晚期病人,他开始认为治疗肿瘤才是重要的,治疗疼痛好象要躲避疾病似的。

其实恰恰相反,忍受疼痛并没有意义,只会影响生活质量。

路主任告诉他的患者,治疗疼痛与治疗肿瘤并不矛盾,你愿意在无痛的状态下体验康复的喜悦,还是要在痛苦中观察病好没好?

任何人,只要不是自虐狂,当然会选择无痛了。

这是一个基本理念。

 

早期我们经常以疼痛来判断疾病的康复情况,现在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的各项检查已经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判断疾病的进展,不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忍受疼痛,疼痛的减轻也并非是判断疾病好转的标志。

疼痛不是我们要去忍的,不管疾病的进展如何,疼痛本身也是我们需要积极治疗的。

有些老年朋友觉得年纪大了,慢病缠身,疼痛是难免的,只能忍受,其实真的不必。

疼痛治疗也许不能改变你的疾病,但可以改变你的生活,减轻甚至消除疼痛,让你的身体和精神更愉悦,提高生活质量。

医学上对疼痛的评分,是010分,完全没有疼痛是0分,3分以下可以不太影响生活,如果是3分以上,持续疼痛就会影响生活。

概括一句话,当肢体出现突发性疼痛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如果是偶然出现,可以观察观察;如果是疼痛持续存在,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