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逢雪说春“捂”
(2019-02-19 15:33:39)
标签:
健康文化 |
分类: 健康日记 |
雨水逢雪说春“捂”
今年的元宵节和雨水节气赶在了同一天,一大早,天空居然飘起了春雪,空气清润,干净得令人心醉。
首先忍不住要赋诗一首,表达欢愉的心情。
元宵雨水喜相逢,瑞雪偏来闹东风。
玉舞琼飞添作喜,天柔地润始发蒙。
老根已醒舒筋骨,新蕊初发渐若蓬。
最是一年春发早,欣欣万物遍曈曈。
不过这场春雪,让我想起要提醒大家春季养生要“春捂”。
“春捂秋冻”可是祖宗留下的养生法宝。
为什么啊?
从天气上来说,早春是全年寒潮出现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气候容易使人患病。
冬去春来,寒气始退,人们的肌体调节功能可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寒邪就乘虚而入。
从每个人来说,阳气升发,我们皮肤腠理已经变得相对疏松了,如果再遇寒,开泻了的皮肤就更难抵御寒冷的侵袭。
如果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同样的温度,在秋季,您可能连秋裤还没穿,而在春天,年纪大些的人保暖裤还不能脱呢。
所以雨水节气期间,千万不要因为气温偶尔攀升就立刻减少衣物。
记得北京中医院的张国英大夫说过,不到五一您的棉衣就别急着收起来,何况现在才雨水啊,
何况今天还刚刚下了雪啊!
当然,
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不能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捂过了可是会上火的啊。
这个季节上火,更多的是因为一个冬天的“进补”,吃出来的,有内热,万一再受寒,可就更容易生病了。
所以,早春时节不“捂”怎么行?
“捂”当然有技巧,具体的步骤是,先减上身,您可以先把帽子换薄的,把厚羽绒增换成棉背心,所谓的“下厚上薄”。
除了腿和脚,背部和腹部千万不能受凉。
背和腹也很重要。
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发生的几率;
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人的阳气根于肾,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于下,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
“春捂”的原则第一是过犹不及,第二是上凉下热,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捂”好了,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