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肥胖秘不可分

标签:
健康文化 |
分类: 健康养生 |
一张图读懂糖尿病
11月14号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这个纪念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联合发起的,设立这个纪念日,目的是要唤起大家对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关注。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女性与糖尿病——我们拥有健康未来的权利”。
为迎接“世界防治糖尿病日”,上周六,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就举办了一场“京津冀糖尿病国医大师课”,分享糖尿病防治方面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健康之家编辑认真听了一天的课,总结了一张思维导图,教老年朋友三分钟读懂糖尿病。
糖尿病的三个发展阶段是脾瘅、消渴、消瘅(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吕仁和教授)
其中脾瘅是以肥胖为主要状况;告诉我们脾瘅是过分肥甘厚味而得的。
糖尿病四大病因是遗传、情志、劳欲过度、饮食失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倪青教授)
糖尿病的中医辩证分别是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五大并发症:
心血管病【冠心病、心衰、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
脑血管病【脑梗塞、糖尿病脑病】
肾【糖尿病肾病】
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下肢动脉】
下肢动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证、糖尿病足、糖尿病下肢血管病】。(河北首中医院张康良主任)
预防治疗五管齐下:饮食、运动、宣教、自我监测、药物(首都医科大学世纪坛医院冯兴中教授)
宣教:四个顺应
顺应自然,起居有常。
顺应社会,和谐有序。
顺应生活,美满快乐。
顺应自我,精神愉悦。
饮食:中和常
中——把握适当的限度,反对过犹不及。“尽量少吃,不饥饿为度”。“少吃”不仅是从”量”上少吃,从“质”上来讲,也要尽可能吃低热量的食物。
和——饮食与四季变化、患者的体质和习惯相和谐。根据患者体质的“寒”、“热”、“虚”、“实”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食物。
常——日常生活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饮食,定时定量运动。尽量少吃,以不饥饿为度;
自我监测的五项观察: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症状
画完思维导图,小编发现个惊人的秘密,其实也不是秘密,医生早就反复跟我们说过了,可是咱们就是没当回事儿,您发现了吗?对,就是肥胖。
在2型糖尿病人中80%是肥胖者,60%肥胖患者有糖耐量低减。肥胖与糖尿病真是“密不可分”。
还没有明白,再看一组统计数据:
体重正常人群糖尿病中发病率为0.7%,
体重超过正常值20%,糖尿病发病率为2%;
体重超过正常值50%,其发病率可高达10%;
中度肥胖者的糖尿病发病率约增加4倍;
极度肥胖者则增加30倍。
为什么肥胖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人在进食后将大量的糖份吸收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处。只有依靠胰岛素,血糖才能进入细胞,被人体利用,简单地说,肥胖的人胰腺必须分泌比正常值高出5~10倍的胰岛素。由于过度工作,久而久之,胰腺合成胰岛素的功能就渐渐衰竭,胰岛素的生成就渐渐不够把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最终不能充分生产胰岛素,而成为糖尿病。
糖尿病现在还无根治办法,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它却可以预防。其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就是保持正常的体重。有效的减肥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或是明显减轻糖尿病的程度。
这里健康之家还有个提醒,肥胖的人常常因减肥无效而苦恼,假如某天不费吹灰之力体重就掉下来了,千万不要沾沾自喜,赶紧去查血糖,十有八九是患上糖尿病了。别害怕,对于刚刚出现糖耐量低减的人来讲,如果能及时调整或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性,如减肥、加强锻炼、采用科学的饮食结构等,可以使自己在掉入糖尿病的深渊前“悬崖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