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灸,你“艾”了吗?
(2016-12-20 14:41:43)
标签:
健康文化 |
分类: 健康养生 |
冬至节气灸,你“艾”了吗?
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之时,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因而叫“冬至”。冬至可是养生的绝佳时机,怎么养?别一提养您就想到吃,冬至的第一补其实是睡觉。冬至的时候,阳气刚刚初生的,它很弱小,这时候多睡点觉,比你一年其他时间睡觉都有用。睡足了,咱要是想做点什么,那就做做节气灸,“艾”自己和家人吧。
为什么要做节气艾灸?
艾:用艾叶入药治病,在我国至今最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艾,味苦、性辛温,宜入肝、脾和肾,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的功效,有祛湿、清热的作用。把艾叶阴干揉成艾绒制成艾条,更是传统中医艾灸治病的法宝。
灸: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灼”,是灼体疗病之意。“灸法”是利用温热刺激皮肤穴位,激发经络的功能,达到调节机体脏腑功能来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节气灸:中医养生强调的是天人和合,我们聪明的祖先教子孙利用自然节气的变化调养身体,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选取不同穴位进行灸疗的特殊灸法。
冬至灸:是指在冬至这一节气,天气冷到极时,阳气开始上升,这时,如用天地之纯阳之艾火灸,就可补阳,增加人体免疫力,随自然界阳气的提升,天人合一,起到强身健体的功能。
为什么灸关元穴?
冬至节气灸首选穴位是“关元穴”。
养生卡片:
《景岳全书》:“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关元灸恰好满足了“补必兼温”的特点,可达到温壮元阳,提高人体的强身抗病能力。
《扁鹊心书》:“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关元功力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篯寿算更如何。”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也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位属下焦,古人称为丹田,艾灸关元具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为历代强壮保健的主穴。
古今医学家都认为关元穴是一个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并且都认为刺激该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艾灸此穴一定要掌握火候,那就是要温而不烫,灸的时间要长,持续地温灸,达到热量内透,自觉腹内暖洋洋,热乎乎,像融化般的舒适状态。灸到红晕为度。艾灸关元穴见效,腹内的寒气会立时觉消散。每次灸的时间一般20分钟左右,或长些,依个体的舒适度为限,隔日一次或每周灸两次即可。
阴虚体质者艾灸关元,要注意时间不要太长,最好配合下肢太冲等穴位,体质不同灸的穴位和治疗效果也不同。
怎么灸?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简单的来说在脐下四指处。
操作方法:
方法 1
悬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关元穴,间隔 2-3 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10~15
分钟。
方法
2、温灸:温灸器艾灸,将 4 柱木质温灸盒的 4 柱填满或者适量 3 年或者 5
年陈艾绒或者药艾绒,对准神阙穴、关元穴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天每次 1
个时辰。局部可垫白毛巾。
方法3隔物灸:隔物灸可将艾做成半粒小花生米大小的艾柱,在穴位位置放2~3mm厚的鲜姜片,姜片用牙签刺数个小孔,将艾柱置于姜片上点燃,局部灼烫感重时,稍挪动姜片。
注意事项:
艾灸时应避风;应凝神静气,避免烧灼感,注意体会温热感向腹内深透,能达到腰骶透热为好;
艾灸时艾条烧过的灰烬尽量保留在艾条上不要去掉,有灰之火温热力微,为文火为补,无灰之火灼热力猛,为武火为泻,冬至关元灸温补养生,应用温火,但要注意艾灰脱落烧伤皮肤。
艾灸前后不宜寒凉,如冷水洗漱、洗澡、外出当风、进食生冷、油腻之物等。
前一篇:冬至养生:先睡心后睡眼
后一篇:小寒更要少吃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