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至养生:先睡心后睡眼

(2016-12-20 14:35:57)
标签:

健康

文化

分类: 健康养生

冬至养生:先睡心后睡眼

 

冬至进补,是我们的传统习惯,如今物质生活这么丰富,咱们吃东西够得上天天过年了,您还要补吗?当然要补,不过《健康之家》告诉您:最简单、最便宜、最好的进补就是子时觉。

 

冬季的夜晚子时是一年当中最阴寒的时节了,冬季子时觉,人体的阴、精、气、血、阳气都——注重阴收藏睡眠质量的提高,正是冬季养生最大的秘密,遗憾的是,也许因为太简便、现代人反而对这个方法不屑一顾,只一味想着买昂贵的补药。

 

中医认为,冬为阴令,主收藏。故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最好保持安睡西医也发现,当人体处于深睡眠状态时,免疫细胞和各种受损细胞快速修复,机体可进行营养吸收、能量储存、消除疲劳等生命活动,有益身心。

 

光睡觉就能养生?当然要有方法啦!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有《睡诀

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宁府建阳县(今属福建)人,蔡发之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著有《律吕新书》、《西山公集》等。

 

睡姿

睡眠的姿势好坏往往影响到睡眠的质量。蔡元定的“睡侧而屈,觉正而伸”,讲到了理想的睡姿,侧面睡时,屈起下肢仰面睡时,将四肢身躯伸直。睡的过程中对睡姿稍加变换,一是有利于血液循环,二是有利于减轻心肺负担,三是能调节睡眠过程中机体的疲劳,四是能保持呼吸畅通。 

  睡境

蔡元定认为睡眠质量的好坏,在于是否能做到“勿想杂念”。所谓“睡境”,就是入睡前应当持有的心境。入睡前应持有怎样的心境呢?那就是要保持“心态的静”,同时还要保持“心灵的净”。如果入睡前心情复杂,心事重重,忧心忡忡,一是心“静”不下来,二是心“净”不彻底,无法去掉杂乱意念,常常引发妄想与噩梦。做不到睡前的“静心”与“净心”,要睡出一个好质量的觉来,也是不可能的。失眠的重要特征就是心杂意乱,心理负担过重,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睡时

蔡元定“早晚以时”的理论,强调了按时入睡是保证睡眠质量的重要性。

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亥时(21-23)至寅时(3-5)末,也就是在晚上21点睡下,早晨5点起床。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修养生息,可使人一生身无大疾。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亥时睡,寅时起。

另外,中医理论还认为:“十一脏腑取决于胆”人体五脏六腑之气都取决于胆,取决于胆气的生发,如果胆气能够生发起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影响。23点至凌晨一点是子时,胆最旺。人在睡眠中蓄养胆气,不睡觉就会消耗胆气,严重者出现“抑郁症”做事也会缺乏胆量。

子时不睡,除造成胆汁新陈代谢不利外,还可造成贫血、供血不足。胆虚上不明目,血虚下不养筋,形成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之症。肝胆在无形中为青色,子时不睡面色易返青、丑时未睡面色则易铁青。肺在无形中为白色,寅时末睡面色就易青灰。


  睡法

蔡元定以“先睡心,后睡眼”六个字,高度概括了睡眠的关键所在。如果忧虑则会伤心神,恼怒则会使肝火旺、心神不宁而影响睡眠质量。“先睡心”中的“心”,是指心思、意念、情绪,如果承载着这些负担的机器停不下来,就无法进入“睡境”,也让眼睛之神无法安歇。 

 

睡心之法:

 

一:睡前忌忧虑恼怒

睡前要尽量避免为烦恼的事扰心,可身心放松进行阅读、散步,或洗个热水澡等,以平心气助入睡。

二:睡前少言

睡前高声说话会耗伤肺气,扰动心神,使情绪波动,会影响睡眠,因此,要做到睡不言,寝不语

三:睡前不宜饥饱失常

晚上进食过饱或饮水太多,则胃中饱胀不适或饮多尿频,影响睡眠;但若过饥则睡前思食思饮,难以入睡。因此,晚餐必须饮食有节,并与入寝相隔一段时间;同时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少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兴奋难以入睡,亦可减少夜间起床如厕的次数。

 四:睡前用温水泡脚

足浴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达到最佳境界。

五:睡前别喝酒

会喝酒的人觉得睡前喝点酒睡得香。虽说酒精刺激可帮助入眠,但同时上床时睡得较快,醒得也快,其有效睡眠质量是不能保证的,对身体也没有好处。

六:顺应天地之气

老年人入睡最好在晚上2100以前,一般来说,子时一阳生,超过2300如果您还没睡人体内的阳气已经上升,就不容易入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