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翕
张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94
  • 关注人气:4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情烦躁啦?不怕,专家教你克制不良情绪

(2016-08-25 10:33:32)
标签:

文化

健康

分类: 健康养生

心情烦躁啦?不怕,专家教你克制不良情绪

 

秋天来了,悲秋的情绪悄悄找上我们,况且,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谁都有遇到“事儿”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一些“麻烦”或者“逆境”的时候,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时候,我们遇到的烦心事太严重了,“我没办法不悲伤”、“我没办法不愤怒”、“我没办法不纠结”——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不良的情绪会伤害我们的身体,可是,该怎么摆脱呢?

老年之声今天特邀心脑血管病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琴、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刘欢老师教我们控制和调节情绪方法,帮您摆脱不良情绪,重新找回阳光心态。

 

徐凤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医疗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心血管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学术继承人。

刘欢: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声乐硕士,心理学博士,世界整体及自然医学会催眠师,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会员。

 

以情制情法

中医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如,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心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等。刘欢老师教我们,比如当你发现老伴儿忧思过重,不妨找点借口跟他小小的吵上一架,让他对你产生些怒气,就可以淡化忧思对脾气的伤害,或者当你家人过于愤怒的时候,不妨说点让她伤心的事儿,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当然,这种以情制情要把握好程度,可别再让其他不良情绪影响健康了。

 

移情法

古代养生学家告诉我们“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移情法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人的情绪,以解脱不良情绪刺激。徐院长告诉我们,老年朋友可以通过琴棋书画或者运动健身来移情

刘欢老师告诉我们,老年朋友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一辈子为工作、不为家庭付出,退休了,您可以去追求一下自己多年的梦想,比如有的老年朋友一直喜欢绘画,不妨去上上老年大学,从头学一学,花上三、五年的时间,您就能初见成效。或者学一个您一直喜欢的乐器,虽然不求成名成家,但自愉自乐,还能预防阿尔兹海默,何乐而不为呢。最重要的是,有一个爱好,在您遇到烦心事儿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个爱好来移情,避免不良情绪对身体的伤害。

徐院长还特别鼓励老年朋友,思虑过度心情不快时,不妨外出旅游或锻炼,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节消极情绪,使人陶醉在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里,以舒畅情怀,忘却烦恼。

 

升华超脱法

是用理智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并投身到值得付出的事情当中去,也就是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把全部的精神去做一件值得做的事,比如遇到失去亲人的忧伤,可以努力去完成一件失去的亲人想做而未能完成的事情,通过努力完成这件事,而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

历史上的典型例证是西汉司马迁因罪下狱,惨遭腐刑。司马迁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全力投入到《史记》的撰写之中,以舒志解愁,把身心创伤等不良刺激转变为奋发向上的行动。

 

暗示法

暗示不仅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且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三国演义》里“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法的典型例证。暗示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语言暗示,这在医生的门诊中是很常用的,生活中我们也可采用手势、表情来暗示。徐院长说门诊医生也会给病患开一些安慰性的药物,来帮助患者产生自信,从而摆脱不良情绪。

 

疏泄法

俗话说,“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大多多于顺境的时间,身处逆境,苦闷、惶恐之时,不能郁闷在心,应一吐为快,“郁而发之”。徐院长告诉我们,疏泄法很多,你可以找可靠的朋友一吐胸中磊块,通过聊天抒发苦者找个人争辩一番,甚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都可以帮助我们疏泄胸中郁闷,去除不良情绪。

 

开导法

《内经》就记载了开导法,认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能,虽有无道人,恶有不听者乎”?如果您遇到自己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又找不到可以开导自己的人,完全可以去看看心理门诊,请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来帮助我们解决心理问题,而不是积郁在心中,因为我们都知道,不良情绪积郁胸中,久而久之会伤身体。

刘欢老师告诉我们,现代社会看心理医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必认为只有精神疾病才看心理医生,况且,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而不及时疏导,还真有可能罹患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呢!

 

总之,人生苦短,谁还没遇到点“烦心事儿”啊,遇到“事儿”,咱别自己硬扛,通过徐院长和刘欢老师教我们的方法,靠方法或求助亲朋友好有,及时疏导,避免不良情绪积郁在体内,就能健康优雅地老去,安享幸福的晚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