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养生:防暑祛湿
(2015-06-20 21:38:25)
标签:
文化健康 |
分类: 健康养生 |
夏至养生:防暑祛湿
端午艾香犹顠荡,
金轮至北即南巡。
阳伏于外多提振,
寒滞心怀暗生瞋。
静则养阴阳更胜,
淋漓大汗莫失津。
茯苓健脾安魂魄,
冷饮空调少近身。
——《健康之家》二十四节气养生诗之夏至
夏至来临,对老年朋友来说,又是一个苦夏,然而,夏季也是我们养护心阳,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只要遵循正确的养生方法,就能安然度夏。《健康之家》采访了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张国英主任和当归中医学堂孙鹏飞大夫,教我们用自然方法清凉一夏。
夏至节气特点是湿和热,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张国英主任告诉我们:夏天中医讲“通于心”,夏天心气属于比较旺盛的状态。但越是旺盛的状态越是要养心,因为阳气比较旺盛、阴气相对不足。中医常说“春夏养阳”,指的是不要伤了阳气,但也不要伤了阴气。夏天最好的养生方法是静坐,每天拿出半小时至一小时让自己安静下来,尤其是正午的时候,有条件可以午睡,没条件可以静坐一会。中医有句话叫静则养阴,安静的时候可以养阴气,以补充体内阴气不足的状态。
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凉的食物,而且夏天通于心,心和苦味相通,苦可养心。芹菜、苦瓜、绿豆、莲子都可以。心功能不是很好的老年人,阳气不足的,可以吃一些羊肉、鸡肉,一周或两周可以煲一次鸡汤或羊肉汤,但张大夫不建议吃烤羊肉串,否则容易上火。并且在煲汤的时候可以适当放一些芹菜、白萝卜、绿豆、冬瓜、香菜等,达到补阳气和补阴气的效果。夏天喝羊肉汤不要放花椒大料桂皮等热性的调料啦。
对老年朋友来说,夏至节气虽然要养阳,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防暑。张国英大夫特别告诉我们:老人和小孩体质偏弱,对温度的调节能力更差。夏至和暑伏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建议老人在正午,上午10点到下午三点这段时间不要做室外活动,别出门了。有些老人说阳气旺盛容易上火,喜欢吃凉的,但并不建议老人吃太多凉的东西,西瓜可以吃,但不要吃冰镇的西瓜。老人本身阳气就比较弱,冰箱里的食物一定不要拿出来就吃,一定要热透,不然容易得胃肠炎。
其实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防暑降温都要远离空调冰箱,最好要用自然的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去郊区等自然的阴凉地;空调可以开,但跟室外温度差不要超过6度,虽然温度低很舒服,但到了室外适应不了,容易感冒。有些商场空调温度很低,一个是要加衣服,另一个可以在门口站会,让自己适应一会。夏天要减少活动,注意防暑,不要出汗太多,不要让自己感到疲劳。老年朋友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运动之后自己测一下血压,不要有太大波动。
今年夏天湿气重,特别要注意祛湿,当归中医学堂孙鹏飞大夫说,网上流行的薏米是祛湿佳品,但过于寒凉,不适宜在夏至以后大量使用,孙鹏飞大夫推荐一个平性的,寒热属性都不明显的除湿佳品:茯苓。茯苓是真菌,寄生在腐烂的松树的根上,古人认为松树有灵气,松树死了之后根部长出了白色的东西,就认为松树的灵气都聚集到了根上,因此叫做茯苓。茯苓古时写作伏灵。茯苓有健脾、利水、宁心、安神的作用,并且是平性的,临床可用。
茯苓建议大家到药店去买,有茯苓丁、茯苓片,拿回家可以直接熬水喝。精品茯苓可以熬粥的时候加,可食用。用量因人而异,身体素质好可以一次用30g,煮水喝一天,老年朋友的用量就要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