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原来营养不良
(2015-05-18 16:02:17)
标签:
美食文化健康 |
分类: 健康养生 |
爸爸、妈妈原来营养不良
真不敢相信,在物质丰富的今天,7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居然普遍营养不良。有没有搞错?
付萍:我们在所有的养老机构做了调查,大概60%-90%的人是有营养不良风险的。越是不能自理的人问题越严重,加上摄食情况不好,有的老人有吞咽障碍,有的没有牙齿。没有牙齿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好的加工方式,就很难把食物吃下去。
付萍: 75岁以后的老人,食物单调、食物量小,加上运动量减少,老人的营养摄入很大程度上是不足的,再加上消化能力、吸收能力下降了,所以老人营养不良的比例越来越高。
Q:“有钱难买老来瘦”这观点到底对不对呢?
付萍:有钱难买老来瘦,这个话其实是错误的。从慢性病预防的角度,有钱难买老来瘦也许有一点点道理,但这是对老年前期或者说年轻的老人来说。从中年过渡到老年,由于基础代谢率各方面功能都下降了,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没有改变,但能量需求下降了。如果年轻的时候饭量大,到了中年以后,基础代谢率下去了,但你的食物量并没有发生相应的调整的话,就会发生能量过剩,这就是中年发福。
75岁以后再想让一个人长胖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会有一个突发性体重减少,身高、体重、体围都在缩小。两个阶段的营养过程不一样,之前是以慢性病预防为主,重点要控制营养过剩。如果到70岁的时候,一切指标都是正常的,就可以期望有一个很好的老年。
Q:老年人吃素对不对?
付萍:有些健康节目说老人要吃素,这个是绝对错误的。中年人吃素我觉得还OK,因为你能吃豆,吃坚果,能用这些东西来搭配比较均衡的营养。但对老人来说,坚果也咬不动,豆制品吃完还要涨肚,再不让吃鸡蛋牛奶,吃肉,他的肉质蛋白从哪来。
Q:如何判断老人是否患上少肌症?
付萍:如果你发现一个老人食物量迅速下降到正常的三分之二左右,就要警惕。因为营养跟不上以后,抵抗力就会下降,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就会高发。所以要特别强调高龄老人要加强营养。
我们判断少肌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小腿肚处的最大围径如果小于31厘米,基本上可以判断有少肌症,无论以前的胖瘦。所以高龄老人的子女需要细心一点,每年测一下小腿围。也可以从其他指标观察,在临床上可以做双能量x射线、红外线扫描看肌肉量,也可以看他的行走速度,走四米花多长时间,如果每米超过0.7秒,就说明行走能力下降,有少肌症。
看来真得重新面对高龄老人营养问题了。这时才发现,这真是个难题,老人家普遍牙口不好,消化吸收的功能差,运化能力弱,这可怎么办?
付萍: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求是比年轻人要多的。按公斤体重来讲,到了75岁,每天要用1.2-1.3克每公斤,如果很消瘦,就是1.5克每公斤。
对于食物的做法,一个是给予老人浓缩一点、蛋白质含量高一点的食物,另外在餐食上要尽量做得软一些、烂一些。没有牙的老人不能给带骨头和刺的食物,需要把食物打成泥状。仅仅喝粥营养是不够的,可以把肉、蛋、奶这些加工成糊状食物,但最好不要加蔬菜,会变颜色,影响食欲。不仅是原材料,做好的菜也可以打成食糜,如鱼香肉丝等等,这样吃起来口感就会很好。
有吞咽障碍的老人需要给他们喝带有一定浓度,加了增稠剂的水,如藕粉、淀粉等。这样可以防止老人出现呛水,避免肺炎的发生。
付萍:40岁到60岁要有限制的吃,适应身体变化来减少能量的堆积。60-70岁之间要有选择的吃,多吃有利健康的东西。70岁后要有意识地去吃,有利健康的东西即便没胃口也要吃。80岁以后能吃就吃,这时候只要对他健康有利的,只要能吃进去就要多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