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翕
张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381
  • 关注人气:4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鹤童老人院净心之行

(2014-04-30 00:30:04)
标签:

文化

分类: 水流云在

鹤童老人院净心之行

老年之声“爱在一起”志愿者联合会走进敬老院活动已经作了很多期,我的同事们已经一次次走进不同的敬老院,不求轰轰烈烈,只希望给老人们带去一点欢乐,一点安慰。我们频率有专职负责敬老院活动的同事,我们这些编辑、记者和主持人轮流参加。昨天,娇菊通知我说明天去“鹤童慈善敬老院”的时候,我心里好高兴,终于轮到我了。

敬老院本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2002年到2006年,我的奶奶在北京四季青敬老院平静、快乐地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五年,96岁无疾而终。而在这五年当中,我几乎是每个星期都会到敬老院去看她。记得当时我们看中的是四季青敬老院宽敞的庭院——老人们都不能自己外出,四季青养老院公园般的庭院可以让奶奶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没想到的是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尽职尽责、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奶奶得以过得安享晚年。奶奶去逝以后,我没再去过四季青养老院,甚至也没去过任何养老院。

这一次,我以老年之声“爱在一起”志愿者的身份,到敬老院陪老年人聊天、唱歌、做游戏,有点去看奶奶的感觉。

丰台区鹤童慈善老人院,位于北京市西四环附近的丰台区花乡看丹社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是需要用上了电脑、导航,还要费不少的周折才找到的地方,即使找到了看丹路上的事先查好的地标加油站,我们还需要找好几圈才能看到——标牌不大,被暮春已经茂盛起来的白杨树遮得严严实实。

鹤童,让人联想到的是鹤发童颜,颇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而以此命名的敬老院却主要收留的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我们还没进门,就看到七、八十台轮椅围成一圈,轮椅上的老人们完全没法控制自己的行动;有几位老人倒是四处走动,不久我们就发现他们是严重的阿尔兹海默患者,可以在院子里自由行动,却完全丧失了自由的思想。

院子中间的高台上,放着一台媒体播放器,声音有点刺耳,放着老年人喜欢的歌曲,曲调满激昂的,老人们在激昂的曲调中晒着太阳,打着盹。居住在这里的100多位老人,基本上都没有自理能力,还有不能起床的老人,植物人,和严重智障的人。

老人院的门是锁着的,钥匙挂在一位黑瘦而精干的女士身上,她被称作付姐,一边指挥着在工作人员照顾老人,一边配合我们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我们带来的收音机,也是她代表敬老院收下的。我以为她是院长,可付姐说:我是文员,院长在楼上给老人做治疗。直到我们离开,院长都没有出现,我却对他愈加敬重,想来在院长的心中,为一位不能下床的老人做治疗,比接待一群志愿者更重要。

不知道“文员”在敬老院是个什么职务,好象组织活动大家都听她的,志愿者唱的歌她都会唱,甚至志愿者表演的评剧她也一字不落在唱下来。一位阿尔兹海默的老人被志愿者的歌声感染,不由自主地唱起来,付姐陪老人走到前台,陪他一起唱了起来。我提出付姐也给大家唱一曲时,她一笑,你们唱吧,我天天给老人唱。

今天和我们一起到敬老院的是歌手车娜和“听涛俱乐部”的几位阿姨。

车娜很爽快,没有伴奏和麦克,那就清唱,一首《我爱你中国》,扣开了老人的心弦,轮椅上的老人却反应不一,有的高兴地鼓掌欢迎,有的裂开嘴径自哭泣起来,有的被勾起了歌声的记忆,也张口唱了起来。这一排排轮椅上的老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极丰厚的记忆,谁能打开这个宝库呢?

“听涛俱乐部”的成员,是亦庄社区的戏剧爱好者团体,她们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却一个个精神饱满,优雅大方,评剧,京剧,民歌,她们唱得极为认真,她们对轮椅上的老人说:“你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只要你们需要,我们还来。”这些穿戴整齐的60多岁的阿姨们,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往返上百公里,只为给素不相识的老人唱段戏,却只说一句“只要你们需要,我们还来!”

我不会唱歌,本来准备了乾隆养生“十常法”和八段锦、十二段锦,想教给老年朋友做一些健身操,可面对今天鹤童敬老院的老人,我绞尽脑汁想到最简单的动作——干洗脸,干梳头,搓鼻翼,揉耳朵,拍手和扣指尖,仍然有一半以上的老人做不了——我为老人做简单的按摩,心里还是忍不住悲伤。做老年节目,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怒放的人生从60岁开始”,可这些到了生命下一个阶段,生活已经不能自理的老人,他们的生命真的不能保持一份尊严了吗?

我们在院子中间的铁架子上挂着志愿者的旗帜,刚好挡住了一段通往花园的小路,一位老人被旗子挡住了,只会使劲往旗子上撞,却不知绕过旗子,一位护理员看见了,赶紧跑过去,说笑着,拉他绕这旗子。

如此细节,却如此震憾。总有人夸我们到敬老院献爱心,我们偶尔为之,还要到处宣扬,可这些在敬老院工作的人,他们或许并没有太高的学历,却拿着微薄的工资,日复一日不厌其地照顾老人。

一位老人把自己子女给的一百元钱丢了,非说是照顾她的护工拿的,老人的子女只好又拿了一百元钱,告诉老人钱找到了,而那位被冤枉的护工,还是笑着,而且是发自内心地笑着,一如继往地照顾老人——她完全没有计较老人的糊涂。他们给老人喂饭,洗澡,端屎端尿,却一边干活一边哼着歌曲。

一场活动在杨老师的指挥下顺利完成。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活动,杨老师的从容不迫和周到细致还是打动了我。难怪他可以组织大大小小的活动不出纰漏,不动声色之间就对大局了如指掌,是经验,是能力,是专注,也是宽容。

结束的时候,天气热起来,老人们该回房间了。我说大家帮护理员把老人推回房间去。付姐拦住了,她说:“你们推不好。老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哪个房间。”于是,我们眼看着护工们跑来跑去推老人,一位还没轮到被推回房间的老人,在之前的互动中得到了一个草莓布袋的小礼物就落下眼泪的老人,此时坐在轮椅上不停的说:“我们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常来!”我走过去,握住她的手,除了“以后再来看您们,”真的也不知该说什么。

几个月前调岗到老年之声的时候,我就想着从今以后,带着谦卑与悲悯,为天下爸爸妈妈尽一份孝心。其实,真正践行谦卑与悲悯的,是这些敬老院的员工,还有那位始终没有露面的院长。

一次小小的活动,一次净心之旅,凡事由合力完成,且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让爱的波涛荡漾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