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白茶是一见钟情。痴迷地习茶多年以后,才与白茶结缘,第一次喝的是白毫银针,我就惊诧,这世上还有如此纯净,如此温和而又厚重的滋味。味道是清香的,淡而悠长,清而回味。其中夹着些许甜、些许苦,些许涩,却又在若有若无之间,颜色是金黄色的,一连冲了十几泡水仍然不觉得薄。
询问专家,始知白茶是六大茶类中最自然的一种。通俗地说,传统的白茶就是把采下来的茶晒干或阴干,收藏而矣。说白了,白茶才是真正本真的“茶”,无论是炒还是蒸,无论是先发酵还是后发酵,无论是揉碾还是挤压,其它茶都经过了复杂的加工,都从自然的茶本身蜕变成了一种新的东西。只有白茶是茶原始的味道啊。
当然,开始喝的时候,觉得白茶几乎就是相同的味道,不象绿茶和红茶,普洱和乌龙,全都相去甚远。细品之下,却又发现,几乎拥有相同味道的白茶,却又有着千变万化,不同的采摘时间,不同地域生长出来的白茶,隐隐地展示着他们各自的性格。
爱上白茶之后,又在08年河北邯郸举办的第九届金秋茶会上,认识了专做“绿雪芽”白茶的施丽君姐姐,听她优雅地讲述与茶的故事,我笑,如果以茶喻人的话,施丽君正是茶中的白茶。
正因为如此,每每到马连道喝茶的时候,我常常会到“绿雪芽”的店中转转。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自然也不期待见到丽君姐,她在茶山,本是理所当然的,而新来的店长小熊也颇为投缘。
聊的高兴了,小熊拿出一泡老白茶――-品味好茶真的是需要多种机缘,茶好,水好,冲泡的技艺好,还有同饮的朋友趣味相投。我们谈话的话题早已超出了茶本身,从武当山的道茶,谈到佛家的禅;从福建福鼎的“退火之药”,到云南布朗山的“罐罐茶”,从茶的原始保存方法到新工艺白茶。
小熊手中,泡茶的动作一直没有停,我们用玻璃的品茗杯一杯杯品味这款老白茶。“一年是茶,三年是药,十年是宝”,“七年是宝”,小熊纠正我的说法,总之太姥山一带老百姓家家都保留些老白茶以作药用。
第一泡,些许沉睡多年的混沌味道扑面而来,茶的香只隐藏在背后,这混沌味道是老茶十几年历经岁月所留下的痕迹,今天一品,虽然看不清楚缘委,却显出苍桑来。红褐色的茶汤显得很厚重。
三泡五泡之后,混沌渐渐消退,茶自然的味道显现出来,只是经历了多年沉放,锐气大减,虽然清凉无比,却柔中带刚,滑中带粘。一种枣香隐隐地也透了出来。
七泡八泡之后,清香渐弱,枣香浓郁,闭上眼睛,甚至觉得捧在手中的是烤熟的香枣。茶泡也愈加透着红酒的色泽。
接着泡下来,有十来泡了,枣香开始减退,奇怪的是,一股香甜的生茶的味道再次升起,虽然柔和,却相当明显。追其原由,不外乎这老白茶已经泡得久了,味道变淡,小熊把冲泡的时间延长了,这也说明茶叶本身的内涵真的是厚重无比啊。
喝到最后,小熊幽默地说,白茶的年龄不同,气质也不同。这款白茶恰如四十岁的年纪,不算很老,却已经颇得生活的真味了。
我们会心一笑。早年刚刚迷上茶的时候,也曾常常邀一众茶友斗茶试水,后来,生了小孩子,工作生活日益繁忙,的确很少有这样闲适的心情好好品一款好茶,聊一聊佛道诗文了。今日真个“偷得浮生半日闲,”有“四十岁”的老白茶为伴,消磨一个下午的时光,这叫一个身心舒爽,荡气回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