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镇江肴肉韦小宝沐剑屏 |
分类: 风味金书 |
《鹿鼎记》第十回中,钱老板将沐王府的小郡主沐剑屏擒获,为了找一个最安全的地方看管,他将沐剑屏装入猪肚之中,送到皇宫中韦小宝的宅邸之内。韦小宝无意间得到这样一个“玩伴”十分高兴,却又苦于不会解穴。为了不至于让小郡主挨饿,他将厨房送来的精美菜肴端到沐剑屏面前。
这一顿饭菜中,有酱爆牛肉、糟溜鱼片、蒜泥白切肉、镇江肴肉、清炒虾仁和口蘑鸡脚汤。其中,镇江肴肉极具特色。
肴肉,又名水晶肴蹄,简称肴肉,是江苏镇江的传统名菜,流传于江淮一带。除镇江外,江淮一带都有制作,但口感风味稍有不同。肴肉制作必须精选猪前蹄为主料,经特殊的工艺加硝腌制后加工而成,是淮扬菜系中的代表菜肴。开国大典四味冷碟,周恩来总理钦定镇江肴肉,足见肴肉的美味和名声。
肴肉,读作“yao(第二声)rou";肴,同美味佳肴义。有地区受方言影响读作“xiao(第二声)rou”,实为误读。初名“硝肉”故至今有的地区也误读为“xiao(第一声)rou”。
“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口肉食饶。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这是300多年前,镇江诗人赞美家乡肴肉的美丽诗篇。
传说在明朝末年,镇江酒海街上有一爿“京口酒家”。丈夫既是厨师又是跑堂,妻子既是老板,又是帐房先生。一日夏天,丈夫上街,见猪蹄便宜,就买了四只猪前蹄回来,准备过几天才食用。因天气热,容易变质,就将猪蹄髈[tí bng]用盐腌起来。不曾料想,他不小心误把妻子为他岳父买的做鞭炮的硝当盐腌蹄髈,第二天才发现,连忙揭开腌缸一看,不但肉质末变,反而腌得肉质硬结而有味道,色泽红润,蹄皮的颜色更白了。但又怕有毒,丢掉也舍不得。于是夫妻俩商量,把它用盐水泡洗几次,再用小火多煮一会,准备留给自己吃。
那知配上一些五香调料焖煮一小时后,锅内却冒出一股异常的香味,连镇江的酒海街上都能闻得到,故使得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应王母娘娘的邀请,倒骑毛驴去瑶池赶蟠桃会,途经镇江,闻到“硝肉”的香味,连忙下驴,变成一老翁,来到凡间,在“京口酒店”吃硝肉。他手拿蹄髈,沾着姜丝和香醋,边吃边赞不绝口。吃饱后走出店门,哈哈大笑,便倒骑毛驴,扬长去也。竟忘了赶蟠桃会,可见其味之美。“张果老吃硝肉”的消息很快传开。自此硝肉在镇江的名声大著。百姓也纷纷慕名前来品尝,“京口酒店”的生意格外兴隆。于是,硝肉也就很快远近闻名。后来,因嫌“硝肉”之名不雅,方改为“肴肉”。成为镇江有名的美食,沿传至今。
肴肉的做法:
【食材】
猪前蹄(1只,400克)、硝(0.65克)、粗盐(6.5克左右)
【步骤】
1、把蹄膀拆骨修齐洗净,用细木签在蹄膀的肉面上均匀地打上一些小孔。
2、用硝6.5克、盐65克拌和,擦在肉上,再抓住肉来回揉透,使硝、盐通过小孔渗透到肉的内部。做十斤肴肉,最多只能用硝6.5克,如肉增加,硝则要随之增加。揉好后放着腌冬天约须腌三天,春秋天约须腌两天,夏天约须腌一天,腌过后,再把肉放放冷水内泡两小时,取出用刀把肉上的硝末、杂质轻轻刮净,至皮肉呈现白色停止。
3、刮净后,将肉放入锅内,倒上做肴肉老卤(注)起火煮,煮前须用木板加石块将肉压紧,同时把锅盖扣紧,使肉煮成后不发松,煮的时间须根据肉的老嫩决定,一般冬天要煮到九成熟,约需四小时;春秋要煮到八成熟,约需三小时,夏天要煮到七成熟,约需两小时半。
4、煮好后,把肉取出,将沾在肉上的油用卤冲净,称在瓷盆内放好,再把锅内的卤撇清,倒在肴肉上,用木板加石块把肉压紧,等到冷透后解片。
【注意事项】
1.腌制猪蹄膀随着气候的变化,用盐量和腌制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夏季每只用盐125克,腌6~8小时;冬季用盐95克,腌7天;春秋两季用盐110克,腌3~4小时。
2.按肴蹄不同部位,切成各种肴蹄块,猪前蹄爪上的部分老爪肉(肌腱)切成片形,状如眼镜,叫眼镜肴,食之筋纤柔软,味美鲜香;前蹄爪旁边的肉,切下来弯曲加玉带,叫玉带钩肴,其肉极嫩;前蹄爪上的走爪肉(肌腱),叫三角棱肴,肥瘦兼有,清香柔嫩;后蹄上部一块连同一根细骨的净瘦肉,名为添灯棒肴,香酥肉嫩,为喜食瘦肉者所欢迎。现以宴春酒楼、京口饭店、同庆楼制作的最好。
注:此菜需约需硝水3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