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中的破窗效应
(2017-08-15 19:19:58)
标签:
《天龙八部》心理学 |
分类: 心海沉浮 |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津巴多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也有着一个“破窗效应”的故事:虚竹误打误撞解开了珍珑棋局,成为了逍遥派的掌门人。此后他与天山童姥相识,后者是无崖子的师姐,极度希望让固执的虚竹放弃佛门,一心一意当本派掌门。然而,老实的虚竹不为天山童姥的威逼利诱所屈,毅然遵循着佛门戒律。天山童姥没有办法,只得点了虚竹的穴道喂他吃肉喝血,又把西夏公主送到了虚竹的怀中,让他破掉了所有的戒律。此后的虚竹,果然发生了变化,他虽然心里还是有些愧对佛祖,但对于食荤腥,沉浸温柔乡中已经非常坦然甚至享受了。或许,正是因为“破窗”已经打开,原来所坚持的那些东西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生活中,“破窗效应”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一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上,人们都不好意思去乱扔垃圾,而一条本就脏乱的街道上,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加以破坏;一位一直遵守纪律的学生很难会去践踏原则的红线,而一位被老师同学经常批评轻蔑的学生则可以心安理得地肆意犯错。不得不说,营造一个好的“心理氛围”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保持“窗户”的完好,或者及时地修缮“窗户”,不让人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