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丁大卫财经证券/理财股票股市 |
昨天我在《蛇年最大的主题研究》中指出:精细化,智能化,市民化,均等化——就是新型城镇化行业主题研究。新型城镇化不再是“量”的积累,而更注重“质”的提升。昨天主要谈了过去三十年“量”的积累,今天谈今后十年“质”的提升。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我们将立足不同人口的需求去研究未来城镇化真正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截止2010年11月1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不包括港澳台)总人口13.4亿人,城镇常住人口6.66亿,农村常住人口6.74亿,城镇化率为49.7%。我们再进一步将城镇常住人口划分为:城镇户籍定居型人口、城镇户籍流动打工人口、农民外出打工、农民工就近城镇打工等多种口径,对应不同人群未来城镇化的需求,得出结论:
1)近4亿城镇户籍且定居型人口——城市建设精细化、城市生活智能化:根据普查数据,4.6亿城市户籍人口剔除0.7亿城镇间流动打工人口,则近4亿人为有城镇户籍且定居型人口,他们的生活要求是能够更多、更好地享受城市生活的舒适和便利。因此,新型城镇化代表着城市发展的精细和智能,将显著拉动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园林装饰、节能环保等城市“精雕细琢”及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医疗信息化等生活智能化产业的发展。
2)2.8亿城镇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将现有0.7亿城镇间流动打工人口,1.5亿外出打工农民工及0.6亿在本地镇区打工农民工合计,组成2.8亿城镇流动人口。我们认为,这些流动人员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够真正成为城市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均等的权利。因此,新型城镇化意味着打破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充分保障流动人口在教育、医疗、就业的共享权利,真正将他们的流动型消费转为定居型消费,从而拉动区域房地产、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产业的发展;但是,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将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前提。
3)潜在1.2亿人口继续向城镇转移——新城镇人口带来新的基本需求:尽管
2011 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
50%,但城镇化进程仍远未达到顶峰。我们预计,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有望达到60%,未来仍需有1.2亿潜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这些新城镇人口进入城市生活,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其消费习惯及消费能力将逐步向城镇居民改进,将有望拉动零售、餐饮、文化娱乐、手机消费等产业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新型城镇化将是解决现有近4亿城镇定居型人口的城市生活需求、2.8亿城镇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需求及潜在1.2亿农村人口转移进城后新增基本需求的综合体现,而区别于过去,前两者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和主要推动力。具体见下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因此,未来十年,新型城镇化将更加注重“质”的提升。
前一篇:蛇年最大的主题研究
后一篇:高效低碳促进城市建设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