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件让人心痛的事

(2007-08-12 09:16:33)
标签:

母爱

贫困

大学

分类: 随笔

    早上起来,窗外就一直在下雨,小雨不断,稀稀拉拉。本来和朋友昨晚定好今天出去玩玩儿,计划也就破产了。把衣服放到洗衣机里后,坐下打开电脑,看了几条新闻。突然一则《儿子高考录取,母亲选择自杀》吸引了我,打开赶紧读起来。

    张有波一家原是贵州瓮安县白沙乡人,高考前夕,为了不影响儿子考试,妈妈徐国芬隐瞒了病情;得知儿子被大学录取后,她不愿再拖累家人, 妈妈选择了死亡。妈妈悄悄失踪了。 7月31日,20岁的张有波在县城网吧里上网查到,他已经被南京东南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周前就已寄出。 走出网吧,他要把这个喜讯赶紧告诉爸爸妈妈。 刚走到门口,张有波就听到屋里的爸爸妈妈在争吵,还是为要给妈妈治病或者送他上大学的事。张有波走进屋,平静地说了自己已经被南京东南大学录取的事,还说通知书可能已经到了学校,明天就去学校领。 爸爸妈妈停止了争吵。10多分钟后,正在做晚饭的张有波和爸爸发现,近来一直卧病在床的妈妈没了踪影,问遍周围的邻居,都说不知道。那晚,张有波与父亲找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问过所有熟悉的人,但一直没有妈妈的消息。一种不祥的预感突然向父子俩袭来。  河边找到妈妈遗体  河边,妈妈的遗体静静躺在地上,张有波当即痛哭失声。他的爸爸一屁股坐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一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寨邻帮忙操办丧事 。在白沙乡政府会议室,几十个乡里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张有波一家捐款。绿树中飘飞着几块经幡,那是寨邻们正在为徐国芬操办丧事。  灵堂就在院坝中,灵棚上挂着一副挽联,是瓮安中学的老师、同学们前一晚连夜送来的。村民说,张家没有房屋,土地也没有耕种,丧事中需要的米、菜、棺材等所有的东西,全是大伙凑起来的。

    “想到她好不容易送出一个大学生,又得了那种治不好的病,心里就为她难过。”一个村民抹着泪说,“把她的后事办热闹点,也不枉她为我们乡里送出一个大学生!” 张有波一脸疲惫,但一直屋里屋外的忙碌着。如今,亲手操办好妈妈的丧事是他最重要的事。大热的天,他头上裹着厚厚的孝布,黝黑瘦削的脸上,神情抑郁。“妈妈选择了这样离开这个世界,是为了不再拖累这个家,不再耽搁我上大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妈妈却永远离开了。

    夫妇异乡辛苦打工  儿女高考双双中榜  这是一个贫穷中频频遭受厄运打击的家庭。 2006年6月,张家姐弟同时参加高考。 张有波考了613分的好成绩,以4分之差落选第一志愿同济大学,但被上海电力学院录取。姐姐考得稍差一些,但也同时被广东一所专科学校录取。厄运频频降临,妈妈患上绝症。可那一年,姐弟俩都没有去上大学。因为几个月前,张登书在广东惠东帮一家人拆除旧房子时,不小心从三楼摔下,造成腰部骨折。 “爸爸治病要用钱,妈妈身体也不好,加上我总觉得考得不好,就没有去上海上大学。”张有波说。此后,张有波开始了高三复读。他的姐姐则放弃了读书梦,跟着家乡的姐妹走上了打工的道路。妈妈徐国芬今年47岁。在外打工这10多年,她和男人一样干着同样的活。家里能有一点积蓄,就是靠她勤俭持家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就在张登书从三楼摔下那一个月,徐国芬也突然病倒。 3个月后,张登书的腰伤好多了,带着妻子回到了瓮安。经过省内几家大医院的多次诊断,徐国芬患上的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已经是晚期。 妈妈要求隐瞒病情只为让儿安心备考  徐国芬被确诊患上癌症的时候,已经是今年5月25日,还有13天,张有波就要参加高考了。为了不影响儿子高考,徐国芬要求所有亲友都不要向张有波透露这个消息。 “在张有波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其实是他妈妈最痛苦的时候。”,徐国芬每天要吃很多镇痛的药,但还是痛苦不堪,有时直把头往墙上撞。为了不影响儿子复习备考,只要张有波在家里的时候,她就捂着被子,忍着疼痛,尽可能的不让他看出自己的痛苦。  那一天,他从网上查询到了自己的高考分数:641分。晚上,爸爸拿出了医院的诊断书。 看着诊断书上明明白白写着的“癌”字,张有波放声痛哭。 张有波决定不再上大学。徐国芬知道儿子的心思后,急了。多次哭着对张有波说:“妈的病是医不好的了。”乡里干部发起募捐、老师及企业募捐,为张家送去11855元现金,助其暂渡难关。妈妈并一再嘱咐他,“要好好去读书,要好好对待家人。”那之后,徐国芬在病痛之中,多次说到要自我了断,不愿再拖累这个家。    

             http://www.zjzq.com.cn/UploadFile/2007-8/20078616155872679.jpg

   “圆梦大学”募集善款  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这样的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目前各省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由大学生家长向家庭所在地金融机构申办的助学贷款,无需抵押,利息与国家助学贷款一样,在大学就读期间的利息100%由财政补贴,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只要考得上大学,就读得起大学”。

    记者发稿前获悉,经过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系,来自盘县的好心人肖三万,向张有波捐赠了1万元。与此同时,张家遭遇引起了瓮安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县民政局为张家送去300斤大米和1500元现金,团县委及白沙乡政织乡里的机关干部也组织捐款救助张有波。

   看到这则消息,我想了几个问题:1、这就是母爱,这就是最无私的母爱;2、但中国这种母爱是不是有些愚昧?3、中国到底有多少还没有脱离贫困,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原因在哪里?4、做慈善事业是一件伟大的事业,但是在中国能是靠一两个人就能就让穷人有饭吃吗?5、象张有波这样学习好的孩子应该去读大学,但必须用妈妈的死来换取吗?6、读书是将来改变命运的桥梁,但你就是出生在那种家里的命运,为啥非要通过去读大学来改变命运?条条大路通罗马,难道你就不为你的家里考虑吗?7、申请助学贷款,现在有多少当年申请了贷款毕业后不去还贷?是贫困还是没有信誉?8、难道就是上了大学你就一定能成才?你就能去报答养育之恩?----我很伤心,我替张有波的妈妈落泪。但是我还是衷心地希望张有波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努力学习,自强、自立,回报社会,成为国家有用人才。不要忘记你的美好的未来是你妈妈用生命换来。让你妈妈九泉之下安息吧。

           仅以一束鲜花献给伟大的母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读读老年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