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滕王阁序》人教社三个版本同条目注释评析

(2024-03-12 08:37:40)
标签:

素质

辨正

评析

较真

分类: 教科书注释辨正

 

     《滕王阁序》人教社三个本同条目注释评析

 

陈晓云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古代散文选》(下简称“古文版”)[1]两版高中语文教材都编入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多年来,版的课下注对语文的教与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玉中有瑕,笔者敢在这里举出几例,向专家请教,并与同仁商榷。

一、﹝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文版注:18[]在。19[]时序(春夏秋冬)[三秋]秋季。

大纲版注:指当时正是深秋九月。维,在。序,时序(春夏秋冬)。三秋,秋季,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课标版注:指当时正是深秋九月。维,句中语气词。序,时序(春夏秋冬)。三秋,季秋,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评析:此注版基本相同,惟有三秋之注稍有不同,也只是个别词语不同,实质内容相同。但之注大不相同。课标版注是句中语气词。而古文版、大纲版注,在。笔者以为古文版、大纲版之注为佳。其理由如次。

1.语境使然

欲正确判断词义,关键在于适合语境。如果词义适合语境的,便是语境义。语境义才是正确的选择。诚然,是文言中的语气词,用于句首、句中。如~~肖、~新、~鹊有巢,~鸠居之。而时维三秋中不表语气,而是大纲版注的,这个正在,如果直译时维三秋”——当时正在深秋的九月,不是文从字顺吗!

2.辞书确证

须知,大纲版此注有如下的工具书的确证。

《中华大字典》[2]第(15)义项注:维,乃。

《古文鉴赏辞典》[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时,时序。维,乃,是。三秋,指季秋九月。

《简明古汉语词典》[4]相当于。书证恰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以上三部工具书注“维”,虽然用语不同,但基本义都是“在”或“正在”。

3.译注佐证

一些著名的译注本,可以给古文版大纲版之注以佐证。例如:

《唐代散文选注》[5”—在。序,时序,指春夏秋冬。三秋,季秋,指农历九月。

古文完全解读[6]原文时维九月,序属三后,夹,在。

文言文全解[7]原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译文:正当深秋九月,秋高气爽。

《古文观止全译》[8],用法同

《新编古文观止》[9]原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译文:时令在九月,正是深秋的季节。

由上观之,五种著名的译注本,对时维九月之注,即使有用字不同,但是意义相当于“正在”“正当”等

 

 二、﹝四美﹞

古文版注: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大纲版注: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课标版注: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三、﹝二难﹞

古文版注:贤主,嘉宾。难,难得,不易有者

大纲版注:指贤主,嘉宾。难,难得。

课标版注:指贤主,嘉宾。难,难得。

析:以上四美”“二难两版之注,完全相同,完全正确。《读写月报·广益信箱》有读者来信,以大部分的篇幅罗列四美”“二难的几种说法,最后请问:四美具,二难并到底是哪四美,哪二难?广益老师的解答确实令人满意,所以现将其复信恭录如下。

《滕王阁序》中四美具,二难并四美二难,究竟何所指?黄老师来信列举了四美的两种解释:1.良辰、美景、赏心、乐事;2.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二难的三种解释:1.贤主、嘉宾;2.明哲、坦诚;3.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些解释都是有根据的,可以说都不错。[10]但是,笔者以为比较而言,还是上述人教社三种版本的注释最好。

先说四美。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认为指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来源就是晋代刘琨《答刘谌诗》:音以赏奏(音乐为赏识者而奏),味以殊珍(滋味以殊异而珍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指刘谌)之往,四美不臻。《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对四美的注释中也有音、味、文、言这一条。但是,以上辞书并未说《滕王阁序》的四美就是音、味、文、言,而是将四美具四美,归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根据是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再说二难。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既然认为四美音、味、文、言,便将二难归纳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该书说:王勃说二难并是活用入谢文,以与四美相对。良辰、美景是时地方面的条件,可以并为一类;赏心、乐事是人事方面的条件,可以并为一类。所以,王勃说二难就是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方面条件都具备了。笔者以为这样归纳二难,是绕了弯子,不够简洁了。《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都认为二难指贤主、嘉宾,也都以《滕王阁序》为例。《汉语大词典》还举了明代王世贞《鸣凤记·花楼春宴》中的例句:四美二难真际会,九棘三槐尽我俦。三槐九棘为三公九卿之代称)如果说明代王世贞所写传奇剧本《鸣凤记》(一说为其门客所作)中用到四美二难,还看不出明确的内容,那么清代《古文观止》所选《滕王阁序》,编者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俩)是明确指出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贤主、嘉宾。这本清代康熙年间编选的《古文观止》,流传很广,旧时为普及读本,可能得益于其所收以名篇居多,且繁简适中,每篇有简要评注。该书对四美二难的注解笔者以为就是既恰当又简洁明了的,便于读者理解,应当作为高中语文课本的第一选择。当然,并不是说其他的注释不对,因为有时有两三种理解也是可以的。

专家对四美二难的理解也不一致。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是经王力、林焘校订过的。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对四美的注释是音、味、文、言,但认为二难贤主、嘉宾,就是与郭锡良《古代汉语》不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四美二难都有一说指……,并不否认这另一说。该书对二难并的第一注释是根据《世说新语·规箴:(何晏曰: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交疏吐诚,今人以为难。今君一面尽二难之道,可谓明德惟馨’”于是得出结论说:这句说参加宴会的都是明哲之士。彼此能开诚相见。(所以有人会说二难应注为明哲、坦诚,因其大意可以归纳如此)但该书也注明另一说指贤主、嘉宾难得。笔者以为以上三种版本的注释是恰当的,当然,教师了解其他说法也是可以的,但不必对学生讲解,因为《滕王阁序》中用典很多,没有必要对其中的典故作繁琐考证。

四、﹝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古文版注:73汉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好。说:“朕不得与此人同时哉!”一个掌管天子猎犬的官杨得意告诉汉武帝说:“这篇赋是司马相如作的。”汉武帝就召见相如。又,相如奏《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见《史记· 司马相如》)杨意,是杨得意的省略。抚,抚弄。这是说,没遇到推荐的人,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惜。

大纲版注: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这里是以司马相如自比,又叹惜遇不到引荐的人。杨意,即蜀人杨得意任掌管天子猎犬的官,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是由他推荐给汉武帝的。凌云,这里指司马相如的赋。《史记· 司马相如》说,相如献《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课标版注:同大纲版注。

析:版注完全相同,内容基本正确。唯凌云之注,值得商榷。让我们先了解凌云的意思。两部权威工具书对凌云注释如下:

《汉语大词典》:【凌云】直上云霄。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有天地之间意。”[11]

《辞源》:【凌云】高入云霄。也用来比喻志气高超或笔力矫健。书证同上。[12]

以上两部工具书对凌云的释语,第一句是字面的意思。第二句是比喻义。根据语言环境,我们要理解的当然是比喻义。根据书证,只能将凌云理解为当初喻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但是王勃胸怀大志报国无门,他抚今思昔,他想到司马相如当年有幸巧遇伯乐,才有机会让皇上喜读《子虚赋》而大悦,从而实现凌云之气。自已遗憾的是,未遇到推荐的人,只好抚摸着自已的著作而望书兴叹。这仅可算作王勃抚今思昔的思维过程。据此,可以认为凌云喻指司马相如的赋,同时也可以认为喻指王勃自已的著作。此为王勃怀才不遇的心理描写。以下两本古文选注的相关内容也可以作为正确理解凌云的佐证。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杨意不逢二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汉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悦),飘飘有凌云之气。杨意,杨得意的简称。两句意谓,未遇推荐的人,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惜。[13]

《古代散文选注》注杨意二句:是说原先没有碰到杨得意这样的人来推荐,只好抚弄着能使人凌云的辞赋而自已叹息。杨意,即杨得意,为汉武帝管猎犬的官,他向汉武帝推荐了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抚,抚弄。凌云,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据说武帝读了它,飘飘有凌云之气。’”[14]

五、﹝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古文版注:一说请众宾作诗,大家都作,我的一首四韵的诗已经写成了。四韵,诗以两语为一韵,这里指他的《滕王阁》诗(见大纲版注)。均,俱,都是“都”的意思。

大纲版注:这二句是说自己。意思是,我的一言都铺陈出来,成为四韵。一言,谦词。赋,铺陈。作者的《滕王阁》诗共八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附在《滕王阁序》最后。

课标版注:这二句是说自己。意思是,我这首诗铺陈出来,成为四韵。一言,指一首诗。赋,铺陈。

析:此注版基本相同。大纲版注一言,谦词。应予肯定,但有语焉不详之嫌。具体谦指临别赠言,即《滕王阁序》。四韵谦指《滕王阁》诗。大纲版注中直录作者的《滕王阁》诗八句,旨在表明四韵是指双数押韵的八句诗。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同一出版社的编著者,对同一篇目的同一词语的注释,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也有同中有异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通过对比,可以分清是非,通过鉴别,可以优胜劣败。我们应该取其所长,弃其的所短。所以不论编者还是教者,都要增强教材建设的意识,切不可放过一个错误的知识点甚至一个标点符号。既使教学方法越好,如果知识点错了,那末其效果越差。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选编,《古代散文选》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1320

[2]中华书局影印,《中华大字典》(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82056

[3]陈振鹏  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843

[4]l史东 编,《简明古汉语词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499

[5]张撝之 选注,《唐代散文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4

[6]路来果主编,《古文完全解读[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275

[7]朱成广主编,《文言文全解》,[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309

[8]杨金鼎 主编,《古文观止全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595

[9]张玲燕 陈建新编译,《新编古文观止》[M],杭州:杭州出版社,1998213

[10]江西师大主管主办,《读写月报》杂志[J],南昌:《读写月报》杂志社。20097~888

[11]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二卷,[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3月,第417页。

[12]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修订本)(第一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29

[13]朱东润 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64

[14]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古代散文选注》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494

 

陈晓云联系方式

现址:安徽淮南市三和镇壹代城14-2-904

邮编:232063

学校:安徽凤台二中

(本人不住学校,联系请用现址)

电话: 13155455919

Q Q:  631377934

电邮:  631377934@qq.com

sutang790@163.com

sutang790@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