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字之师”摭谈

(2024-03-12 19:23:21)
标签:

美食

素质

典故

评析

分类: 杂谈

 

“一字之师”摭谈

 

安徽  陈晓云

 


“一字之师”源自宋·陶岳《五代史补》卷三记载:齐己作《旱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己下拜。时人称谷为“一字师”。

在中华大地上纵横千万里,上下五千年,出现了很多名人志士,他们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尊师。只有尊师,才有虚怀若谷的学习风尚。上文所说的,齐己向郑谷下拜,时人称郑谷为“一字师”,齐己给学子们树立了尊师的榜样。现代也有此例。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把屈原的学生宋玉写成一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并且塑造了一个侍女婵娟,让婵娟与宋玉的性格形成对比以加强戏剧的效果。有一次演出时,舞台上的宋玉与婵娟正在对话,只听到婵娟义正辞严地斥责宋玉。她说:“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这时台下鸦雀无声,观众被剧中人物性格的强烈对比所吸引。可是观众当中有一个却在摇头,他觉得这一段台词有点不够味,没有把婵娟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他就是剧作者郭沫若先生。第二天,他来到后台,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饰演婵娟的演员张瑞芳同志,同时打算在“文人”的前边加上“无耻的”三个字。饰钓者的张逸生正在化妆,听到郭沫若同志的讲话马上插嘴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那就够味了。”郭老听了,认为改得非常恰当,后来还特地写了一篇短文记载这件事情,题目是“一字之师”。

‘你是’ 改成,‘你这’,仅仅是一字之差,为什么就能产生如此不同的表达效果呢?关键是改动了一个字而使全句的语气或口气改变了。原句“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是个陈述句,只是表达陈述的语气。但是修改以后的句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却是个表达判断的感叹句,说这句话,要用感叹语气了。感叹句着重是抒发感情,“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不仅表达“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的判断,还带有贬斥的口气,可真算够味啊!当知道此事后,可能你会发出感叹:想不到,一个普通的演员竟成为国学大师郭沫若先生的“一字之师”。为了表达的完美而改一字,也是一种创作呵。当然也可以从另一角发出感慨:由于替别人改正了一个使用错误或不够恰当、确切的字眼的人,竟然被称作“一字之师”了啊!改字的人和称赞改字的人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享受啊!

    

 

陈晓云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淮南市三和镇壹代城14-2-904

邮编:232007

电话:0554-2135543

Q Q:  631377934

电邮:  631377934@qq.com

sutang790@163.com

sutang790@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