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大门的楹联,是楹联?

标签:
对联评论较真纠错 |
分类: 古今汉语 |
(图片取自网上)
岳麓书院大门的楹联,是楹联?
陈晓云
从古代到近代及至当代,联语的作者,都严格遵循在上下联中“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内容相关、平仄协调”的四条基本规则。这四条基本规则可以说是联律。四条规则有悖其一均不可。如有不符任意一条规则的,就不是规范的对联。一般的文人墨客所写的对联有违规者自不必说,即使是一些名人的对联也有违例。现以岳麓书院大门的楹联为例。
本文先从其平仄方面予以辨正。
惟楚有材
平仄仄平
于斯为盛
平平平仄
按照联律的要求,上下联的末字一定要先仄后平,每一联两个字一个节奏,一个节奏要平仄相间,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从上面楹联上下联的每个字的平仄看,此联完全违背联律关于平仄协调的要求。
再从其对仗方面予以辨正。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这是一副典型的集句联,集二句为一副对联。上联“惟楚有材”,出处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的“惟”在这里是个语气助词,没有意义,相当于“楚有才”,上联的“楚”,名词,楚地。下联“于斯为盛”的“于斯”,介词结构,充当状语,意为到楚武王那个时期。“斯”代词,此。这“惟楚”和“于斯”,无论从结构和词性方面看,都不相对。上联的“材”,名词;下联的“盛”形容词。由此可见两组词性失对。
综上所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名传千古并悬挂在岳麓书院大门两边柱子上的楹联,实在不是什么楹联!
陈晓云联系方式
现址: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壹代城14-2-904
邮编:232063
学校:安徽凤台二中
(本人不住学校,联系请用现址)
电话:
Q Q: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