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对比旗帜鲜明
(2023-05-25 08:25:13)
标签:
读古文学写作 |
分类: 古今汉语 |
通篇对比
——重读欧阳修《朋党论》
陈晓云
学界有人说,《朋党论》是欧阳修在1044年(庆历四年)向宋仁宗上的一篇奏章,被评为是欧阳修最好的文章之一,也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中最好的文章之一;在汉语言文学传世的政论散文中,也是最好的文章之一。该文实践了欧阳修“事信、意新、理通、语工”的理论主张。通篇对比,很有特色。
读后方觉,果不其然。具体阐述如下。
本文是一篇政论文。从结构上说,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第1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是总。第2、3、4三段是分析论证,是分。第5自然段,结论,是总。下面分别解析。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作者从道理上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严格区分“君子”“小人”两类不同性质的朋党。君子以道,而小人以利,从结朋的基础上点破,小人无朋,惟君子有之。通过以上一无一有,一伪一真,将论据双双排开,前后对比,揭其真面目。凡此种种对比,旨在劝导人君“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
第二部分(第2、3、4自然段):具体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差别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利弊。 这一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对朋党的性质进行对比。以“同道”与“同利”的对比引出“真朋”、“伪朋”的本质差异,阐明“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论点,从而强调辨明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重要性。
第二层(第3自然段):对朋党的历史作用进行对比。作者引用历史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用“进”君子之朋和“退”小人之朋的史实对比,进一步强调辨明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重要性。
第三层(第4自然段):对国君对待朋党的态度进行对比,对“治”、“乱”与“兴”、“亡”两方面进行对比,再次强调辨明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得出结论,照应开头。“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希望皇上汲取历史上兴亡治乱的经验教训(此中兴与亡;治与乱;经验与教训都是对比),大胆信用君子之朋。
全文通篇主要是以对比法进行论证,让读者看到旗帜鲜明,易于接受作者的主张。
陈晓云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淮南市三和镇壹代城14-2-904
邮编:232063
电话:13155455979
Q Q: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