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5日

2022-05-05 09:39:43

                      “流血漂橹”的“櫓”注商

 

                                      陈晓云

 

    请先看《过秦论》一文的课下注释:[流血漂橹]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橹,盾牌。                                   (人教社大纲、课标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均此)

    此注中关于“橹”的语译和单字释义是一致的——橹,盾牌。但是,两个版本的《教师教学用书》却将“橹”译为“大盾牌”。其译文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对于“橹”的意义,《教师教学用书》不盲从教科书,值得称赞。究竟是“大盾牌”还是“盾牌”?教科书的编著者,应该师从《教师教学用书》的编著者,其理由如次。

    1.工具书如是说

《说文解字·木部》:“橹,大盾也。”《中华大字典》注“橹”的第义项:百二十页)

《辞源》注“橹”的第1义项:兵器。即大盾。(语例就有流血漂橹”所在的语句)                                                                          (修订本第二册第1646页)

 《王力古汉语字典》注“橹”的义项:大盾牌。第一语例:《说文解字》:橹,大盾也。”(中华书局  530页)

《汉语大词典》注“橹”的第1义项:古代兵器。大盾。语例就有流血漂橹”所在的语句(第四卷第1356页)  “盾橹”时,将“櫓”单注为“大盾”。(第七卷第11页)

《汉语大字典》注:“橹”的第1义项:“兵器,大盾。”第一语例:《说文解字木》:“橹,大盾也。”第二语例:《左传·襄公十年》:“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櫓。”杜预注:“櫓,大楯。”(第二卷第 1315页)

《故训汇纂》注“櫓”的义项:~大盾也。~大楯。语例就有流血漂橹”所在的语句大楯曰~语例就有流血漂橹”所在的语句10小者曰 ~旱戈”合并成一个字,读gn。我的电脑打不出

《故训汇纂》上册第1580页,

《汉语大字典》第二卷第1406有此字。)中者曰瞂,大者曰橹,总名曰盾。(《故训汇纂》上册第1580、2173页)

《汉字源流字典》除引用《说文》外,另注:“本义为兵器,大盾牌。”(第1866页)

凡此种种语文辞书对“橹”的释义——大盾,不一而足。

     2.译注本如是说

《古文观止》原旧版夹注:橹,大盾也。(中华书局 卷之六  第二三五页,本书据映雪堂本断句)

《淮南子译注》:注“矰”,矢。一作“櫓”,指大楯。(744)

中华古书《四书五经》(译注本)

《左传·襄公十年》:“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櫓。大盾牌。译文同此。(中国言实出版社 卷四,第一一一六页)

《历代文选》注《过秦论(上)》櫓:大盾牌。漂櫓是说血流遍地,以至漂起了大盾牌。                                                                       (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一四一页)

《中学文言课文详解》注“流血漂櫓”:漂櫓:指流的血水可以把大盾牌漂浮起来。櫓,大盾牌。(上海教育出版社 高中二年级《过秦论》第140页)

     3古语例佐证

俄傅器櫓。(嘉定朱右曾亮甫著《逸周书集訓校釋二·大明武第九》)

腐荷之矰。(《淮南子·兵略》叶德辉闲诂引逹吉按:“太平御览引矰作~,注云~,大楯也。

百步为櫓。(《墨子·备城門》孙诒让闲诂引毕云引《说文》

起土山地道,楯櫓鉤橦,发矢石雨下,昼夜攻之。(《晋书

·宣帝纪》)

特以神武不杀,哀者能胜,故无取乎漂櫓成渠耳。(章炳麟《论承用

“维新”二字之荒谬》)

    4.语境使之然

课文诸侯恐惧……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这个语段主要写的是诸侯。诸侯由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天下诸侯已困(按:其结果是已)。”的后果从“于是”到段末。“”最惨败的场面是秦国追赶诸侯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遍野,流淌的血液成河以至可以漂浮盾牌。这里是极言败兵多,流血多,血流成河。就古代兵器来说,櫓和盾牌不是同一个概念。橹只是盾牌的一种,而盾牌是总名。教科书注橹,盾牌”,就是说“橹=盾牌”。但是《故训汇纂》注“櫓”的第10义项是:小者曰gn,中者曰瞂,大者曰橹,总名曰盾。据此,从形式逻辑方面说,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不相等因而它们的关系不是同一关系,而是属种关系。即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盾牌)包含另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橹)。

    综上所述,从各个侧面都无可置疑地论证了《教师教学用书》对于“橹”的翻译恰如其分,无可非议。建议教科书的编著者,在新版之前,以举手之劳,将流血漂橹”之注予以修正。

 

陈晓云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淮南三和镇壹代城14-2-904

邮编:232063

电话:13155455919

Q Q:  631377934

电邮:  631377934@qq.com

       sutang790@126.com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