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家

(2014-04-30 08:51:48)
张卓
“不羁”导师
生活家


●“生活”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他喜欢将“生活”定位为一种精神,它随心随性,不同的心境决定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在车水马龙的钢筋森林里,逐渐迷失了作为独立人而存在的意义,忽视了生活原本可以带来的乐趣,往往忙碌在办公桌前,浮躁在人情世故里,按部就班地度过一天又一天。惊喜是什么,明天会有什么?不再期待。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哪怕会有一天会跌到,被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怕会有一天只你共我,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海阔天空》里的这几句歌词很贴合本期主人公。他是一个不羁的前行者,在这个宽广的世界里自由洒脱,无拘无束地发挥出无限才能,并不断更新着自己。活着就是一种修行,其乐趣在于它有无限的可能性。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只要愿意,甚至可以每天变着花样地满足自己。
文/《金鹰报》记者 莫双力 图/文豪

生活家
范儿十足的“非洲鼓手”

生活家
进入工作状态的张卓只有专注。


物理、音乐、设计、品酒、写作、雕刻、画画、户外等等,你想做的或正在做的或想不到要去做的事情,他都在同一时间专注地玩着,而且玩得很溜。张卓,卓而不张扬,人如其名,且超越其名。他是一名量子物理学教授,自封为师大最帅的老师,上他的课需要订座,上他的课你可以听到各种新奇大胆的言论。学生们会将张卓视为伙伴,没有师生间的拘束,只有课堂内纯粹的学术交流,和课下放肆的欢乐。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他是搞艺术的,因为外形酷似。
走进张卓的工作室——Fantast,满目是新鲜玩意,而且有你想象不到的离奇混搭。门口的多层花盆架上只剩下少半的绿色植物,其余的枯黄许久,只剩下枝条胡乱耷拉。他可惜地笑了笑,“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玩得好,就是在种植上没天赋,我想做个小花农的愿望上天都不实现啊!”进门的落地窗前立着一幅未完成的油画,鲜明的色彩在这雨天里跳跃,欢迎着陌生人的来访,就像主人灿烂的笑容。沿着越走越深的走廊,欣赏着贴有徐卓个性标签的雕刻、泥塑等作品,行至一间满是乐器和数码设备的房间落座。手中把玩着瓷茶杯,抿一口铁观音,在昏暗安静的工作室,我们开始了很随意且有趣的聊天。


量子物理和音乐
“我是一个疯起来不成人样,安静起来却很自我的人。可能就是这样截然不同的性格,让我的兴趣和爱好异于常人的广泛,也让我结交到了不同圈子的朋友。”最初联系张卓,提出要采访,他并没有给我明确的回复,却在信息中说很欢迎我这个朋友过来玩。“玩”这个字不同于“坐”,少了表面上的礼数,玩在一起的就是朋友,没有形式的约束,只剩下随意和快乐。常挂脸上的微笑,轻松随后的声音,让一切从一开始就不再陌生与尴尬。
起初只知道他是师大的研究生导师,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年近四十,行事古板的形象。见到后,又开始猜想他是玩艺术的,可能三十五六。我只不过是认为按照发展的速度,这样比较符合逻辑罢了。却没出息地被“八四年、留美博士、量子物理学”这几个关键词给怔住,尽管只持续了几秒钟。张卓的高中、大学、研究生和博士生涯都在美国度过,其间高中只读了一年,当我开玩笑问及是不是因为人太聪明,不得不跳级的缘故,他说美国高中的数学还停留在国内初中的水平,实在太简单,为了不侮辱智商还是选择跳过高中。说话间,有一抹淡淡的得意从嘴角划过。量子物理学,对于一个文科的同学来说,脑子里想象的会是半导体、原子能和激光等深奥的高端技术,与普通生活距离甚远。一时间,我紧张地搜罗起早已遗忘的物理知识,万一丁点不知从而暴露出我的无知,那就真是无地自容。“不要把量子物理想象得高尖端,其实很普通,哪有传说的那么复杂。《生活大爆炸》里是多么好玩。”教授的安慰反倒让我更为担忧,他脑子里还有多少“普通”的知识?
张卓带着几个研究生,确切地说是乐队成员。生活里最热爱的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告诉我,是音乐。数数工作室里乐器的种类:木吉他、电吉他、电子琴、架子鼓、非洲鼓、小提琴、古筝、夏威夷四弦吉他尤克里里、班卓琴,还有些不记得名字的打击乐器。每逢休息,张卓就会叫上自己的学生或者几个好友来工作室弹弹唱唱,来首即兴的创作,让时间在享受音乐中不知不觉度过。聊得兴起,他就坐在电脑前调好音阶,弹起吉他,唱起了最近最喜欢的调调。他有些遗憾地说,很可惜目前还不是正教授,因为除了可以拿到更多的研究课题之外,最大的利好是可以带更多的研究生,可以多些音乐伙伴。他不无自豪地告诉我,自己带的研究生不管会不会音乐,都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教得像模像样。


打破传统和妥协
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前提是掌握好了方法。张卓除了教授他的量子物理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增强阅读和记忆的选修课,课堂上永远座无虚席。他从身边随手取出一本书籍,问我多久可以将其看完并记住书中大部分内容。两天,是我认为最快的时间。而张卓说除了小说和专业书之外,他能在一小时内完整读完,且不是走马观花。若是状态好的话,睡前几个小时读完几本书不是问题,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方法。他将传统的逐行阅读改变为弓形和中间阅读法。利用人的阅读惯性和联想能力,稍加训练就可以达到一目三行。阅读前通过百度了解书本的大概内容,选择感兴趣的章节,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说,不要小瞧我们大脑的能力,每个人都有无限潜能。关于记忆法,张卓用小游戏将我们带入他的课堂。每个人写上不同的词语,然后冠以数字进行区分。他说,要想在一年后还能记住这些词语,用联想最为有效。比如数字3和跳舞——喝醉酒的钩子船长在甲板上跳着芭蕾舞。越是离奇的想象越能让记忆持久。
在张卓的课堂上,思想和自由是其最大特点。为什么张卓受学生喜爱,为什么他能被封为师大最帅的教授,这与他个人的人格魅力分不开。他喜欢讲些不入主流的段子,喜欢不加顾忌地开学生的玩笑,喜欢同学生平等交流。张卓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与他本身没有最直接的关系,授课的老师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孩子都是块璞玉,需要懂的人去打磨和雕琢,这其中就需要方法。没有谁天生就是傻子,只有适合个性的学习方法才能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发掘出来。刚从国外回来的张卓带着自己的棱角和想法,想用自己在国外学习感受到的教学方法去改变目前有缺陷的教育,却在实践中困难重重。他说,就好像日子在某天看上了你,且一遍又一遍的看上,起初的反抗也会变成妥协。现在的他更愿意接受国内的教育现实,做些力所能及的创新和努力,然后拥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去享受生活。

石头和冒险记忆
在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一副射弓,与满屋子的乐器有些格格不入。在我的疑问下他取下弓让我试着拉开弓弦。这是一件看似简单却做起来很有难度的事情,多次尝试无果。张卓默默地接过射弓,帅气地拉弓摆起姿势,他称,满弓的箭可以射穿两个人的身体,力度很大。张卓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有着八零后年轻人的大无畏精神,而且越危险的项目越是想尝试。平时的他喜欢露营、攀岩,也喜欢骑着自行车到处旅游。骑过西宁骑过海南,最长距离从长沙骑到了拉萨。客厅里摆着三颗石头,起初我不知其价值,殊不知这三颗石头的故事都与张卓的生命息息相关。
桌上的茶壶冒水声突然响起,张卓将我带入他的回忆里,讲起了行走拉萨的那一段故事。他说,他很喜欢拉萨这个地方,他喜欢藏族人民的淳朴,喜欢这里无污染纯净的美。他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去西藏感受下,那对心灵将是种震撼。
六年前,一行人相约骑车到西宁,因为山路的原因,七人只能租车前往拉萨,前方的路是寂静和鲜有人烟。行至一段,车子集体抛锚,竟有人从几百里路远的地方赶来救援,然后默默离开,让张卓和他的兄弟们倍感惊讶。车子开进了一片沙子地带,却不幸遭遇车陷和滚石,车头部分因为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全部砸坏,而且堵在了山路中央。当时已是夜晚,只剩野狼在路边徘徊,若不加留意,随时都可能成为狼群的口中餐物。路上遇到一位骑摩托车的小伙,他们本以为有救的时候,小伙子只是瞟了一眼就一溜烟开走了。正当大家感到绝望的时候,不到二十分钟,不远处亮起一整排车灯。抱着都市人警惕的思想,他们以为遇到了劫车的土匪,都拿起车上能够防身的刀具物品,没想到全是被之前开摩托车的小伙带来的帮手,所有人都下车将两辆路虎从沙坑里抬出来,花了好几个小时。事后张卓他们要开烟送钱表示感谢的时候,却得到救援人坚定的谢绝。张卓说,若是没有这一路的帮助,可能他们早就“消失”在荒无人烟的山里。
四年前他和一群欧洲外教去阿尔卑斯山攀爬的故事更带些玄乎的色彩。一行人从山外扎营的帐篷处出发后,却集体鬼使神差地忘记了携带应准备的必需品,走进山中很久以后才恍然发觉,没有水也没有粮食,导航也集体失灵。本已准备好的行程却因体能的不允许而被迫中止,若不是突然间毫无预料的清醒,还不知道在那荒山野岭会有怎样的结果,直到现在,张卓也想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迷失。
供台上摆放的三颗石头见证了张卓那些最危险的经历,让他知道了生命的脆弱,也让他感受到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他不会后悔去冒险经历过这些,可能曾有过害怕,却在回味中惊喜不已。他在他的课堂上将这些故事告诉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传达一种力量。







■记者手记

“疯癫”是一种解放内心的方式
我问张卓什么叫“疯癫价值观”,他说,疯癫其实是自我打趣所用的词语,其实也没那么夸张。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就像患上疯症,只想没有顾虑地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压制时不时涌上心头的负面情绪。他会将自己关闭在工作室里不言不语好几个小时,然后做些异想天开的事情。工作室里经常会举行各种有意思的聚会,比如变装晚会、假面晚会等等。就在采访结束的几天后,他独自骑着自行车到岳麓山深处寻找木料,然后摆上相机延时自拍。
采访临近结束,他从电脑里翻出一个视频,说这是他用手机拍摄的幸福。视频记叙了他曾经的那一段青葱岁月,还有朋友亲人间深深的感情。随着视频里的光影变换以及轻快的音乐,工作室里的每个人都被感染,直至最后一行字幕结束,大家都还没有从气氛中回过神来。他许久没有说话,转身笑着抱着吉他唱起他最喜欢的曲调。
走出Fantast,淅淅沥沥的小雨依旧下个不停,还未离开就已开始怀念这里的布置和聊天,还有音乐。他有着很让人羡慕的生活方式,可能生活在这种城市的快节奏之下,随心随性的生活是多数人向往的。这个聊天的下午很放松很开心,我们听着故事玩着音乐,不知不觉时间流走,只余回味……他说你们以前采访的都是成绩斐然的人物,自己似乎完全够不上那一层面。其实,真正的生活家,不可或缺的是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我们需要这种能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专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