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心雕龙》文理论之二:文的构思是如何进行的

(2014-11-03 21:00:44)
标签:

股票

分类: 美学史

文的构思包括了四个方面,一是主体想象,以《神思》为主,以他篇为辅讲述;二,文的规律制约,以《熔裁》《附会》《总术》为主,以他篇为辅论述;三是作文的不确定因素,在与主体想象与文的规律及主体因素相关的各篇中论及,四是主体的个性因素。以《体性》《养气》《才略》为主,他篇为辅进行论述。

先讲第一方面:主体想象。

想象,在刘勰的术语里叫“神思”,是从作者构思视点进行论述,可以归为如下几点:一是文思之发动。首先在于感物触发,特别是文中最具情感性的诗,物感触发特别明显: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物色》)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明诗》)

 

这里的七情感物的“物”不仅是自然,从陆机《文赋》就讲得很清楚:“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纷思;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凌云;永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所感之物包括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各个方面。但对刘勰来说,物感触引起文思,是在作文构思之外,因此,文的构思应从思本身写起,思是由人的精神(神)主宰的,因此,称之为“神思”。作为一种心理活动,神思的前提是虚静,因此,第二点,文思的发动,虚静是前提: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神思》)

 

这里,以庄子为代表的整个先秦的虚一而静的理论成了神思想象的基础。有了心理上有空,神思的想象才可以发动,于是产生了文思的第三点,也是主要特点:神与物游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神思》)

 

神与物游除了上天入地之外,另一特点,也可称为文思的第四点,就是“情与象通”:“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神思》)。“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物色》)。在文思过程中,有神与物游的想象,有心随物动的情感,但于刘勰来说,不仅是属于文学性的诗赋的运思,同时也是一切文(包括各类政治之文和实用之文)的运思。因此,在刘勰的神思中,一再强调的,是找到恰当的文辞来表现自己在想象中看见了物象和从物象中涌出来的情感,因此,辞与意契构成了文思的第五点。前面引的“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讲的是文辞的重要性,后面讲“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神思》)。也强调着辞令的重要性。刘勰时代的时尚要求着文的丽,因此文思中的辞与意契之“契”,也是要求着辞的“丽”“采”。谈到与意相适应的“辞”,意味着作文的构思是与写作分不开的,而写作就要按照文的文体规律来进行。这样,视点就要转到作文构思的——

第二方面:文的规律制约。

作文构思是要按“文”的规律进行,并形成一种作文的程序。在《熔裁》里,刘勰提出了作文程序的“三准”:

 

凡思绪初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馀于终,则撮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绳墨以外,美材既斫,故能首尾圆合,条贯统序。

 

这“三准”,先要按照主题思想(情)来设定文体的总体结构(体),然后,按照主题思想(情)与整体结构(体)的需要选择相关的人、物、事(事类),最后,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辞)将之表达出来。这里主题思想用“情”来表达,事类的选取,用“美材”的形容,语言的运用,以“华”来表达,显出了要构思和写出的是美文。

有了“三准”的程序,“熔裁”和“附会”的必要性显示了出来。熔是要对主题思想进行提炼,裁是要对围绕主题思想而涌现出来种种相关事类和辞采进行取舍。“附会”是指初步形成的文进行全面而整体的修订,所谓“总文理、统首尾、宝与夺、合涯际,弥沦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附会》)首先是对总体文理进行一种构思上的清理:

 

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附会》)

 

然后,对文思在具体演进中其理义的升发、逻辑的连贯、事类的取舍,进行统合工作:

 

夫文变无方,意见浮杂,约则义孤,博则辞叛,率故多尤,需为事贼。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然通制者盖寡,接附者甚众。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夫能悬识凑理,然后节文自会,如胶之粘木,石之合玉矣。(《附会》)

 

文的最终结果是体现在句字上,因此,最后是要对句字进行一番裁剪的工夫: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精论要语,极略之体;游心窜句,极繁之体。谓繁与略,适分所好。引而申之,则两句敷为一章,约以贯之,则一章删成两句。思赡者善敷,才核者善删。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义显。字删而意缺,则短乏而非核;辞敷而言重,则芜秽而非赡。(《熔裁》)

 

有了这样一套作文的程序,构思中的“神思方运,万涂竞萌”就得到了相反方向的张力和既相互启发又相互发展的规范。然而,作文之理不仅是神思的规律性一面和作文的程序性一面,还有与规律性和程序性相对立的另一面。这就是——

第三方面:写作中的不确定性。

作文有确定的可以把握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难以把握的一面。在《养气》里,谈到“思有利钝,时有通塞”。有些人写作很快,另一些人则写得很慢,有时候下笔很顺利,有时候行笔很艰苦:“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禹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神思》)。《熔裁》中谈到,写作伊始,困难即出,所谓“思绪初发,辞采苦杂。”而进行之中,也迷云不断,所谓“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神思》讲了,写出的结果与写前的预想差距很大:“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由于作文需要诚中形外、有感而发,是为情而造文,而不是为文而造情,因此,作文规律和写作程序对于作文虽然重要,但只知道作文规律和写作程序,是写不出好文丽文来的。因此,《总术》里,刘勰说:“若夫善弈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掌握了作文的规律和程序,还需要等有了那突然产生的作文之“情”,才能够写出文来。

不从文的规律性一面而从文的非规律性的一面来说,文的不确定性真的像迷一样使刘勰困惑,他不至一次地感叹:

 

至于思表纤尘,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神思》)

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夸饰》)

 

然而,对不确定的一面,刘勰却尽可能地给出理性的解答。从而使《文心雕龙》有一种很强的逻辑性。他本就是要给文以一种规律性的东西。《文心雕龙》的文是集一切文字作品为一体的文,又是各类文体在刘勰时代都演进可以用骈文来作之文,因此,《文心雕龙》的作文之理,一定要显出如何作出有“采”的文来。这样,就应当进入作文之理的第二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