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的文理论之一:总论
(2014-10-31 07:18:42)
标签:
股票 |
分类: 美学史 |
下篇25篇,除了最后的《序志》是整个体系的总结之外,24篇是讲文之理的。对于文理论的结构,还要从上面“《文心雕龙》体系结构”一节中所讲的《文心雕龙》结构中与中国文化结构相关联的的三大特点中去体会。这24篇的结构之中,从《神思》到《总术》19篇讲的是作文之理;以后5篇是讲与作文之理既相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其它重要文理(自然转运的《物色》,历史更替的《时序》,人物品性的《才略》《程器》,文之欣赏的《知音》)。也可以将这5篇看成是在作文之理这一整体之上放射出的四道几道光茫。在整个24篇之中,《总术》横跨两面,一方面与《神思》形成一个平级上的互动的圆,另方面又与《序志》形成一个层级上的互动的圆。从《神思》到《总术》的作文之理又可分为三大段,从《神思》到《情采》是一段,主讲作文中文的整体性结构,从《声律》到《练字》是一段,主讲整体结构中与“采(丽)”相关的几大要项。从《指瑕》到《总术》是一段,主讲整个作文中的技术性问题。在这三大段中,《熔裁》是一个横跨两边的关结,既总结前面的整体结构,又开启后面的“采”的写作。《隐秀》是另一个横跨两边的关结。隐秀所要总结的不仅是与“采”相关的部分,而且是从《神思》到《练字》的包括整体结构和“采”的要项合一的整体。而《总术》,前面已讲,是关于整个作文之理的一个总结。因此,从《熔裁》到《隐秀》到《总术》是整个作文之理的三个关结,三者每一个都是对从《神思》以来的一个节点进行的总结,即一次向后的回顾与向前展望,从而一个关结比一个关结高。而三个关结要突出的重点又是不同的,《熔裁》以自我反思为主,《隐秀》以风格突出为主,《总术》以整体技术为主。因此,三个总结,既是在视点上一个高于一个,在范围上一个大于一个,又可作为对作文之理的不同方面的总结。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可以体会出《文心雕龙》在作文之理上的多重、多义、多线的互织性和圆转性。
文之理,是包括文体论中讲的所有文体的共同之理。这一共同之理,只有在各个文体都在骈文上统一起来之后,即一切文体都可以用骈文来写作之后,才可以发现并总结出来。这就是《文心雕龙》的文理论的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因此,《文心雕龙》的文理论,特别是其中的作文之理,就是关于骈文的作文之理。理解了这一点,才抓住了《文心雕龙》的关键,而《文心雕龙》的时代性,以及优劣长短,都在这里显示了出来。
对于作文之理,刘勰在《序志》中自已总结为:“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攡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其意思是,作文的总体,要简单地说,就是“情”与“采”两方面。情,详细讲来,有实体性的神与性,有虚体性的风与势,采,详细讲来,是声律,章句,丽辞,事类,练字,把情与采在一个固定时空和固定个人中统合起来,称为“附会”,附会也是用来代表一切与技术性技巧性相关的方面,如《熔裁》《指瑕》《养气》《总术》等;合情与采为一的文在不同时空和不同个人中的演化,称为“通变”。因此,刘勰这段话,是把结合两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从文的理论结构,二是在形式上从《神思》到《总术》的篇目结构,来讲自己关于作文之理的。下面且通过理解刘勰心中的作文之理,来理解《文心雕龙》中作文之理的篇目结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