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cosmos/天地/jagat从突出时间空间、现象本质等的大格局来讲宇宙不同,与universe/宇宙/viśvam从彰显宇宙的统一性和普遍性来讲宇宙的整体性不同,world/世界/loka主要从人的角度的来讲宇宙,重在讲宇宙的圆转性、多样性、境界性。当然,这一共同点在中西印文化中又有各自的差异。
(一)world的圆转性与西方世界的的个人特点
前面讲了,与cosmos是从天的角度上下求索而来的宇宙,因此可以用来专指外层空间不同,world是从地上的人的角度仰观俯察而来的世界,因此,world可以用来专指地球,进而可以用来指某一群体的世界,如希腊人的世界,更进而来某一个人的世界,还可以指某人的某一方面的世界,如黑格尔的哲学世界,歌德的文学世界。总之世界是可以大,这时等同于cosmos(宇宙),可以小,这时等同于领域(realm)。但无论大还是小,world都由于“界”而构成了自己的整体性,在这一意义上,具有universe强调的普遍性之性质。由于world的而人而来的可大可小,从而显示三大特点:第一、圆转。world是由人而形成的,人的眼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可以在大小之间灵活圆转。第二、多样。人的眼界不同,世界就不同,因此,一人有一人的世界,不同的人构成了多样的世界。第三、渗入了人的主体境界。World的形成是由人与外界互动而形成的,因此,世界内蕴着人的境界。
虽然world有这三大由人而来的特点,它却是建立在cosmos和universe的基础上的,是人面对并且关联着宇宙(universe)的普遍性和宇宙(cosmos)的秩序性而产生出来的,因此,当世界一词用于地球之义时,乃宇宙中之地球;世界作为人与宇宙互动因形成,是从宇宙之中产生出来并把个人特征赋于宇宙而来的。当世界一词用指人的某一领域时,是因人可以让自己在与宇宙的互动中,用一个界把自己范围起来,而让自己生活在这一带有个人特点的世界之中,而感到自己在宇宙中的独特性。如果说,cosmos和universe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那么,world则在尊重客观性的同时,具有了人的主体性。world是人虽然生在宇宙中,却始终把主体放在其中,由主体的性质来决定其范围和情调的世界。由此可以说,world是在西方人用个人中心的观点去看宇宙(cosmos和universe)而产生出来的具有西方特点的世界观。World在与cosmos和unverse的互换之中,把西方文化的文化特点显示了出来,它把cosmos和unverse的特征都内蕴在其中,但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
(二)loka的圆转性与印度世界的性空特点
前面讲了,loka是由客观之光与主体之看而来。而印度的宇宙由梵的幻力而来,它在不断的产生(幻化)毁灭(幻归)又产生又毁灭的循环之中,因此,在时间上的是多样的宇宙相续,而loka并不是指的不断生灭中的一个个宇宙的整体,而是连续生灭中之流中的每一个单体宇宙。在这一点上,loka与西方的world具有相通性。另方面,印度的某一宇宙,无论是由幻化还是由因缘而产生,都是多维多重的,如吠陀经中有天、空、地三个loka(世界),如佛教中有欲、色、无色三个loka(世界)。因此,在时间连续的多个宇宙中的一个宇宙里的多重区分中,loka又可用来指进一步区分中的每一个世界。因此,loka与西方的world一样,是圆转的,多样的。Loka来源于光与看,由神的光与看,幻出了人生在其的宇宙,同样,人在所在的宇宙里的光与看,也产生自己的对象世界。因此,在loka是圆转性,大可表示作为整个包括天地空三界宇宙,中可表示作为仅为三界中一界的世界,还可表示一界中由光与看而来的时空整体(plane),如某人群整体、某一地域整体,乃至一花一loka(世界),一沙一loka(乾坤)。无论是梵天之看还是凡人之看,都因其看,而幻化出外在世界。从这一点看,loka同样是具有主体性的,其圆转性和多样性都因主体性而生,但由于印度哲学重时间而用时间管控空间,因此,无论是由梵天幻化出的世界,还是由凡人以自己的整体心身为基础用俗眼去看而形成的世界,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幻象的、虚妄的、空性的。这与西方world的直实性和实体性是不同的。正因印度loka(世界)的本质为空,而突出了loka(世界)的宗教性特点。
(三)世界的圆转性与中国世界的家国中心的特点
印度的loka传入中国,形成了汉语中的世界一词。如果说,西方的world突出的是个人性的,乃人之视界而来的实体世界,印度的loka强调宇宙本空的幻象世界,那么,中国的“世界”是按照中国的文化方式,突出了家国的特点。世界由世与界两个字组合而来。世,在汉语中指时间,而这时间是与人紧密相连的,所谓“三十年为一世”,与人在社会上确立地位相关,孔子曰:“三十而立”《论语·为政》)。“所谓父子相继为一世”,三十而立之后,继承父为家中的主干,是与家文化紧密相关的。中国文化中的时间,与心身家国天下结合在一起,所谓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在文化之中应当有的步步提升的境界,而这境界的提升是在时间中进行的。家是一个基本单位。家的兴旺发达并在时间中长久是中国人的理想,因此,世家,就是把时间的长久(世世代代)与家的发达(儿孙满堂)联系起来,而具有在文化中的高尚地位。同时,国运在天道循环中能享长久也是中国文化的理想。因此,世作为时间,内蕴着中国文化的家国内容。界,作为划界、边界、界围,不但给空间一个范围,同时也给时间一个范围。而这一范围是由人去想、去看、去实践而形成的。因此,汉语中的世界,与world和loka一样,是与人相关、由人去看而形成的,正因为是时间流动中和空间范围中的人的想、看、实践,因此,中国的世界与西方和印度一样,具有圆转性,可大可小,大小与人的主体性质相关。不同人的想、看、实践而形成的世界是不同的,因此,中国的世界与西方和印度一样,具有多样性,而中国世界的多样性,主要由境界体现出来。中国的世界观与境界的高下联系在一起。境界,在儒家,是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家国天下理想;在道家,是达到“动而与阳同波,静而与阴同德”的天人合一理想。因此,中国文化中的世界,重视人的主体,但与西方不同,这主体不是个人的,而是家国的;重视时间之流的作用,但不是用时间去管控空间,而得出世界本空的思想,而是时空合一的,人是时间的流动中去成就家国天下和天人合一的理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