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宗教文化的形成——秦汉六朝隋唐文化的五个方面之三

(2013-07-22 08:38:52)
分类: 文化批评

秦汉一统,对王朝、家族、天下的宗教结构进行了调整,基本上是以阴阳五行的内在结构,经纬谶的话语形式体现出来,是一个经学与神学合一的结构。两汉之际,佛教传入,在到魏晋南北朝,呈现了自身的面貌,道教也在本土的内在需要和佛教的外来刺激下产生并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对本土的神学资源进行新的整合,佛道二教在唐代得到了辉煌的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秦汉的家国宗教

秦汉一统,在对原有天帝、祖先、星辰、山川、生活中多样神灵的现实尊重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整理。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由秦开始由汉继承的宗教中心(秦皇的雍和汉武的雍、云阳、汾阴)与政治中心(长安)分离的状况,在平帝到元帝时期被统一到首都长安,奠定了以后历代在首都南北郊建立天地祭祀场所,王朝的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合二为一的格局。二是尊重朝廷祭天地、各家祭祖宗、各地拜祭具体的地方之神的格局,但又按照阴阳五行观念和现实的需要进行重新调整,如雍所祭礼的天帝本为四方四帝,后改为东西南北中五帝;又如,云阳设有六所神祠,专供奉少数民族神祗,其中三所与匈奴有关。据官方统计,汉武帝年初全国有各类神祠683所。可见神灵信仰是一个普遍的心理现实。三是主流思想通过经、纬、谶的结构来调控和组织神灵思想。经,是理性化的儒家经典;纬,是用神灵观念来解释经,把二者调合起来;谶是在天命信仰氛围里对未知现象作神学性的预言。两汉经学是一个以神学(纬和谶)来补充经学(经),具有神学意味的经学;两汉社会是以儒家伦理为主体而天地四方又充满神灵的社会,这在汉代的建筑、汉画、帛画中有丰富的体现。

(二)佛教与道教的出现发展

两汉之际,佛教东来,最初是作为一个在中国神系框架内的西方神灵来定位。由于从迦叶摩腾与竺法兰开始的佛教僧侣的不断努力和由《四十二章经》开始的佛典翻译的陆续出现,到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的本来面貌呈现出来:一是大量经典佛经的汉释,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