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的繁荣——秦汉六朝隋唐文化的五个方面之二
(2013-07-22 08:37:30)分类: 文化批评 |
由秦到唐,秦汉的文艺主要由秦汉宫苑和两汉大赋体现出来,其精神是“包括宇宙”[4]??的时代“巨丽”,魏晋南北朝的文艺,主要由书法、园林、五言诗体现出来,其风韵是美艳玄远的个人情怀。有唐一代,文艺达到了古代的高峰,万紫千红,李诗张书吴画,杜诗韩文颜书,山水诗和水墨画,代表了三种主要的美学类型。
(一)秦汉文艺的宇宙气魄
秦汉大一统的精神,首先以宫苑建筑的形式体现出来。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空间尺度的巨大。秦在上林苑内筑朝宫,“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筑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5]256(《史记·秦始皇本纪》)。汉朝初有长乐宫、未央宫,又在秦上林苑的基础上加以扩大,“周袤三百里”(《三辅黄图》),[6]230占地超过3500平方公里,有可以进行大规模狩猎活动的林地,有可以进行大型水上游览活动的湖池,各种文献记载上林苑中的离宫别苑之名有一百多个。二是建筑的法象天地。阿房的象天前面已呈出。汉初的未央宫,《三辅黄图》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6]161《西都赋》讲汉代宫苑的基本原则是:“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7]466三是以海外仙山象征对天下的拥有。秦始皇“作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筑土为蓬莱山,刻石为鲸鱼,长二百丈”(《三秦记》),[8]8汉“建章宫……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史记·封禅书》),[5]1402有神明台,“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三辅皇图》引《庙记》)。[6]180
汉大赋以一种“包括宇宙”的胸怀写汉代宫苑的巨丽。一是写出一种东西南北中的宇宙结构。二是对山水动植都市宫室男士美女活动万物的描绘来写尽天下的所用。三是包括宇宙是通过对字的占有而体现出来:一写山,山字傍的字全部出来,一个个的句子充斥着山傍的字,句句下来,各种山,山的各类形状,全都呈现出来了。同样,山中有树,木字傍的字全面出来,山中有石,石字傍的字全部出来,山中有飞禽走兽,鸟字傍、虫字傍、反犬傍的字全部出来。大赋就是这样地呈现了一个淋琅满目的巨丽世界。
如果说,皇家宫苑从朝廷的角度呈现了世界的巨丽,汉大赋从士人的角度彰显了世界的巨丽,那么,汉画像则表现了家的角度表现了世界的巨丽,汉画像是陵墓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出现在墓的碑阙之上,或在墓的一部分的祠堂里,或在地下的墓室中。汉画像以家族为中心而扩展到整个宇宙,把神话世界、历史故事、现实生活,家族场景,融为一体,布满画面。一幅幅画面,上下左右,填满了形象,显示了包括宇宙的气魄和求大求全的的巨丽。
(二)六朝文艺的士人情怀
魏晋时代,被称为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时期,人,实际是指士人,在政治之篡与时代之乱,士人重新思考自身在政治/社会/宇宙中的位置。文,代表整个艺术。中国艺术中的主要门类,五言诗、书法、绘画、琴、园林,都是在这一时期表达士人的心灵的美感形式,成为具体的士人心灵和个性的艺术体现。汉末诗人用“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表现了人生苦短的生命感。王羲之在“游目骋怀”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藻之盛”,引出的仍是“生死亦大矣,岂不痛哉”(《兰亭集序》)的喟叹。整个艺术从两汉的家国之志,变成了魏晋以来的写个人情怀。五诗言,在古诗十九首作者、曹植、建安七子的推动下,代替诗经型的四言诗,成为文学美感的主流形式,具有个性特征的著名的诗人在整个魏晋南北朝不断地产生出来:阮籍、陆机、潘岳、谢灵运、陶渊明、沈约、谢脁、庾信。书法上,经钟繇(楷书)、张芝(草书)、刘德升(行草)到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书法由殷周的神圣文字到先秦两汉的政治历史社会性的书写,成为士人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