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古迹备忘录(75)】
--- “茶叶之路”古驿道遗址 ---
古驿道简称“古道”,俗称“官道”,是古代陆路交通的重点通道,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道”。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官商民均可以行走或使用,但其主要功能是为政府服务的,并且也是由政府开通和维护的。平时传递公文信息,战时输运粮草行军,因此被俗称“官道”,即官方的道路,也是古代最重要的军事设施,史载“置邮传命,由来久矣。”最早由政府开创的专门古驿道,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是“秦直道”,由秦政府开创于公元前212年,
由当时的秦都咸阳辐射帝国的各主要地方治所,之后的历代历朝都有继承和开创。到明清时期,古驿道的配置使用和维护保养,已经形成固定制度。
【古驿道遗址·示意图】
【古驿道遗址·白圭镇故址】
据山西地方资料记载,到明清时期,途径祁县的古驿道有两条,一条是京师通往川陕的,因县境内置有贾令驿,故乡人俗称“贾令官道”或“川陕官道”;另一条是晋阳通往上党的,因县境设盘陀驿,故俗称“盘陀官道”或“上党官道”。1999年版《祁县志》引明《永乐大典》的记载:
“贾令驿:在县北一十五里。北至徐沟县同戈驿七十里,北通太原府驿道;西至汾州府平遥县洪善驿七十里,南通平阳府驿道。洪武二年置。”
“盘陀驿: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龙舟谷口子洪镇。北至徐沟县同戈驿八十里,直通太原府驿道;南至沁州武乡县南关驿六十里,南通沁州驿道直抵京城。洪武七年置。”
上述两条驿道在祁县人的记忆中都很清晰,贾令驿道在历史上曾有很多重大事件发生过。但是由于地处现代繁华之地,道路本身的遗址已经消失殆尽,仅存记忆和美丽传说为乡人所乐道;而盘陀驿道则更多因为是晋(祁)商贩茶的主要孔道,而被乡人形象地呼之为“茶叶之路”。由于该驿道地处相对偏僻,驿道本身尚有清晰遗存,至少六百年来实属难能可贵。我们这篇博文考察拍摄的就是这条“茶叶之路”遗址。

【古驿道遗址·张家堡路段】
【古驿道遗址·东炮守堡路段】

【古驿道遗址·白圭石坊·清】
据清乾隆版《祁县志》记载“盘陀驿(官道)五铺,白圭铺北界太谷县,十五里至团柏铺,十五里至紫红铺,二十里至盘陀铺,二十里至来远铺,十里至北关,南界武乡县共八十里。”
这条“茶叶之路”从现在的来远镇北关村进入县境,总的形势基本呈直线一路由南向北,到今天的东观镇北堡村出县境,继续向北,经西怀远村到清德铺(清德铺村是这条官道上唯一仍以古铺命名的村庄,“清德铺桂花元宵”在本区域内很是著名)。到清代中期时,曾从白圭镇(今白圭村)绕道太谷县城,再转向太原府。这条官道从地形上分为两截:以紫红镇(今子洪村)为界,南半截在龙舟谷(今昌源河谷)内,北半截在平川上。
经过沿途实地考察所知,这条官道在山谷中的一截基本消失,因为昌源河峡谷内地势空间有限,几百年来无论什么重大工程,都在相同的地位上进行,因此古驿道遗址已被后来的道路和其他设施占用。从子洪口以外,在平川地形上的一段,则由于相反的原因---
地势开阔,古驿道得以残存下来。其中,最数今天的南团柏村至白圭村的一段保存完好。
【古驿道遗址·白圭村北路段】

【古驿道遗址·白圭村南·南同蒲铁路南侧】
【古驿道遗址·嘉乐村路段】
【古驿道遗址·嘉乐村西口路段】
【古驿道遗址·聚理庄茶壶庙附近路段】
【古驿道遗址·聚理庄堡门·清】
【古驿道遗址·茶壶庙·清】
在这条古驿道上,残存着众多的新石器时代至近代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不仅有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南北朝的石窟墓葬,有唐宋时期的古战场遗址,而且有明清时期的寺庙,以及民国时代的铁路遗址。真可谓是,南北一百里而上下五千年,既是邮驿之路,也是茶叶之路,更是文化之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象征。
据沿途的老乡们回忆,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茶叶之路”上仍然不时回响着叮当的驼铃。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道路交通事业日新月异,短短半个世纪之后,由于交通形势的重大变化,这条有风一身土,有雨一身泥的官道终于沉静了下来。
今天,洗尽铅华的官道,已经淹没在现代文明的汽笛声中,虽然还有早出晚归的乡民牧竖不时地哼着小曲来回走过,但它毕竟已失去重大的存在理由,正在逐渐地沉沦了下去。对于生活着优雅中的后人们,“茶叶之路”已经不为他们所知......
【古驿道遗址·聚理庄关帝庙前的古道】
【古驿道遗址·聚理庄村东段】
【古驿道遗址·嘉乐-官厂路段】
【古驿道遗址·官厂-北团柏路段】
在现存的这截官道上,以北团柏村前后大约五里的一段最为古朴,不仅周围残留着密集而价值重大的名胜古迹,而且其地形地貌宛若从前,虽然一些路段在“村村通”的道路改造中被水泥硬化。
这一段古驿道包括从伏西河北岸而来,穿越团柏铺到官厂村,基本呈一条直线,只有穿越团柏铺村内的一小段成为全新,其余的道路轮廓宽约五米,平坦地延伸在平畴旷野之间,绿树萦绕,瓜果飘香,怀古情趣浓厚。
【古驿道遗址·进入北团柏(团柏铺)村】
【古驿道遗址·北团柏遗址·新石器时代】
【古驿道遗址·北团柏民居·清】
【古驿道遗址·穿越“团柏铺”】

【古驿道遗址·出“团柏铺”伸向伏西河谷】
【古驿道遗址·伏西河北岸遥望子洪口】
【古驿道遗址·进入伏西河谷】
【古驿道遗址·伏西河谷内】
【古驿道遗址·穿越河谷】
【古驿道遗址·南团柏村南路段】
【古驿道遗址·南团柏桥遗址】
有关这条古驿道的信息可以算是从来所知,但是由于兴趣所致,始终未认真当做一个事情来关注它。最近在考察隆州城遗址的过程中,古驿道作为寻找这个古战场的重要信息启示,才被认为必须搞清楚。因此在不断咨询沿途村庄的老乡下,沿着古驿道实地走访了几次,总算搞清楚了这一截古驿道的现存状况。
非常可惜的是,我的走访还是太迟了,很多重要遗迹在今年内遭到毁灭和改造,比如原始路面被硬化,或者被重新耕种。在南团柏村南曾残留古代石拱桥一座,也在今年内被拆毁,虽然石桥的构件还有残存,但是遗址已被占据。古代桥梁在祁县的古迹项目中还是空白。
【古驿道遗址·南团柏大桥遗址·民国】
【古驿道遗址·从南团柏来到鲁村水库前】
【古驿道遗址·进入鲁村(永全寨)】
【古驿道遗址·鲁村(永全寨)堡墙·明】

【古驿道遗址·到达子洪口】
“茶叶之路”是生意人之路,曾经号称是晋(祁)商“白银之路”,但这条在祁县境内横穿昌源河、伏西河和团柏河的大官道,历史上却也是古代祁县乡民沉重的财政负担。按照明代的邮驿制度的规定,这条官道上设置的盘陀驿和盘陀递运所,要配备马户二十五名,存养马和骡各二十五匹,一应费用共银1360两。到清代前期,虽然减少了一些马户,却增加了许多募夫(固定的搬运工),一应费用多达银2200两,另外还有不定额临时雇工若干。而当时祁县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三万两,一个驿站的开支就占到全县总收入的7.3%,还有更大的贾令驿没算,无怪乎县太爷抱怨“冲疲苦累,倍于他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