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国保
中国国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8,586
  • 关注人气:1,0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祁县(祁县故城[2])

(2016-04-25 19:39:10)
标签:

汉晋

祁城村

陶瓮

青铜器

昭馀祁

分类: 名城遗珍
【祁县古迹备忘录(72)】
--- 祁城遗址 ---
   祁县西六支乡祁城村,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古城西南,直线距离约5里。如果按照这个方向继续再直线延伸约 5里,就是古县镇。也就是说,现在公认的祁县古今三座城址,是沿东南·西北走向一字排列的,彼此的距离几乎相等。祁城村位于这条“城址链”的正中心,与温曲村中间隔着一个南庄村,也几乎相连在一起,所以温曲遗址和祁城遗址的时代面貌很相近,从东周的古县遗址,到战国至汉的温曲遗址,再到汉晋的祁城遗址,最后到北魏至今天的祁县城址,是随着历史时代的前进,从古县镇移到了今天的这个位置的。据祁县地方史志的记载,祁城和温曲一带就是上古时期所谓的“昭馀祁泽薮”的最后消失地,被称为“最后的昭馀祁”。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祁城村·村西南角·2011年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最后的昭馀祁·祁城村南-温曲村西·2010年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祁城遗址·战国-北魏·村北向西望】
    祁城遗址最重要的核心区域大致在村西北方向,但是这里基本已经全部是新建的工厂和民居,西北方向的延伸已经与今天的祁县城完全连在了一起。也就是说,遗址已经被完全占据或破坏。在今天的村北方向日益萎缩的空地上,地面依然密集地遗留着各种陶片和砖瓦残件:厚实大块的陶器残片,和绳纹、印纹的砖瓦片俯拾皆是,有的残片上还残留着工程建筑时加工过的痕迹。在人为取土时形成的地面断层中,暴露着时代不明的墓葬和墓中的骸骨。
    从村北走,越往东部遗物越希少,但依然能够和村东的又一大片遗址相连接。不过从现在村庄的发展形势来看,这一片区域也会很快消失。虽然曾经的大片厂房均因工厂的倒闭而闲置,甚至废弃二十年了,但村民不断新建的住宅,依然在使村庄盲目而无限制地扩大着,很快就会占领这一片空区。
    就在我行走查看间,有村民大老远走过来询问我拍照干啥。在与之攀谈间,我听懂了他的心思:他以为我查看、拍照这一片空地,可能又要搞什么工程项目。因为我行走的区域正好是他家的土地,所以他想打听一下这件事。可见,占地这个大趋势是人所共知的--- 数以百千万亩的耕地就这样消失着......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祁城遗址·战国-北魏·村北一隅】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祁城遗址·战国-北魏·地面遗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祁城遗址·战国-北魏·墓葬】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祁城遗址·战国-北魏·村东地势】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祁城遗址·战国-北魏·村东暴露的遗迹】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祁城遗址·战国-北魏·印纹陶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祁城遗址·战国-北魏·内印网格纹陶饼】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祁城遗址·战国-北魏·疑似原始瓷】
    祁城村是个大村,从村北一直往东在田地里行走,要绕着村子转一大段距离。村东暂时远离闹市区,所以形势比较稳定,气氛也冷静的多。遗址上最明显的地标是一小片枣树林,二十年以前拍摄的照片上的情景,今天依然相同。但是随着耕种及灌溉技术的日益进步化,和村庄道路交通的不断改善,地面形势的变化依然很急促而明显:大块的机耕田、舒展的水泥路,和水泥硬化的渠道。由于是平川的村庄,一切建筑的用土基本都是就地挖取,造成很多人为断崖,有的断崖还很高。
    村东的北段地面,遗物比较密集,也是密集的砖瓦和陶器碎片,纹理特征与村西北的遗物基本相似。其中有陶罐、陶盆、陶瓮等大型器物的残片,还有用途不明的陶饼以及疑似原始瓷片,有可能是汉代瓷。
    村南方向也是零散民居扩展的区域,与东南方向的南庄村仅仅相隔一畛地了,大约也就不足五百米。大约在2008年我就到过这一片空地,当时因为不得要领,仅在村南这一片区域查看了一下,在村南的人为断崖上也暴露着至少3座砖砌的墓葬。可惜因为U盘几次丢失和感染病毒,早期的照片已经大多散失无存了。今天,我当初看到墓葬的地方已经全部是民居房屋了,遗址已经消失......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祁城遗址·战国-北魏·村南地势】
    村西方向(压题照片左侧)的扩展极其迅速,短短几年间,以村西隅的关帝庙为明显地标的村外大路,已经变成了村中的大街。整个村庄的西部被各种构筑物完全填满。
    公元1982年5、6月间,在祁城村西曾发现大约八座西汉砖室墓,掘出一批精致的汉代青铜器(下图)和大量的精美陶明器。当时所谓的“文物保护”含义,仅仅就是这四个字被人们认得而已,所以青铜不易破损得以保留,而大量的陶器则被砸碎扔掉了。这件事后来被省文物局派人到现场调查勘察一番,但只是取走了青铜器,遗址现场最后还是被全部破坏,如今已经不知是谁家的院子了。
    其实早在这件事之前十年前的公元1973年,祁城村民在私挖滥采的过程中,就曾挖掉了几座汉代古墓,除了上缴了“县文化馆”三件青铜器之外,其他的遗物就全部破坏扔掉了。当时虽说也是“文保热情”高涨期的后期,但那只是专业人员的工作,普通的老百姓没有这个概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2])【祁城遗址·战国-北魏·村西出土的青铜器(翻拍自《山西文物》)】
    祁城村完全处于一马平川的地势上,根本无险可守,又临近县城,所以自古就是交通、信息、经济和思维的发达之地,战争的人为破坏肯定剧烈,特别是民居建筑的更新换代要比闭塞的地区快得多。所以祁县故城遗址在地面早已遗迹全无,除了几个口口相传下来的有关故城的建筑或方位名称外,已经一无所有。村内残存的几处古老遗迹,关帝庙完全重建、真武庙已经塌毁、琉璃千佛塔也于十年前被盗。如今,地面下的遗迹也已经被破坏殆尽,所剩无几。很快地,就像“文物保护”这几个字一样,除了被人认识以外,已经没有别的含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