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祁县(祁县故城[1])

(2016-04-20 18:23:38)
标签:

祁侯

新石器时代

温曲

昭馀祁

祁城

分类: 名城遗珍
【祁县古迹备忘录(71)】
--- 温曲遗址 ---
    公元2010年10月由于“大西高铁”的修建,高铁线路需穿越祁县温曲村西北,省文物局在高铁线路途经的温曲村西北方向的两个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历时三个月,共发掘遗址面积1550平米。因为事先一无所知,我未能到考古现场一观。不过很多老乡记得这件事,在我寻访遗址的时候,他们指给了我六年前考古发掘的大致位置。温曲村隶属祁县古县镇,是本区域著名的“文化村”,更是本地人熟悉的祁县故城遗址所在,流传着很多关于古代祁县历史文化的遗址遗迹,民间社火项目“温曲武秧歌”和温曲遗址就是其中的代表。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1])【温曲遗址·东周-明·温曲村北地势】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1])
【温曲遗址·东周-明·考古旧址】
    由于有大西高铁如此显著的地标,所以我的寻访就从温曲村西北开始。通过步行搜索得知,整个温曲村东部和北部以及相连的区域内,都遗留着明显的遗址痕迹--- 地面散落的陶片。
    温曲村总的地势是位于昌源河左岸,但是现在的村庄距离河道较远(下图),所以我搜索的区域内的具体地势基本平坦无起伏,找不到明显的地面断层。由于村民历代的开垦种植,地面的其他遗物寥寥。从地面捡拾的粉碎性陶片来看,该遗址属于晚期(即所谓的“三代”以下),与考古发掘的结论一致,而与《中国(山西)文物地图册》上标注的“新石器时代”相去甚远。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1])【温曲遗址·东周-明·温曲村东形势】
    温曲村东南距古县镇的直线距离很近,大约不过三千米。而这一带区域就是典籍中记载和人人口口相传的春秋晚期晋国公族大夫祁奚的封地---祁县故城遗址---所在。但是温曲村的具体位置和人们同样相传的“昭馀祁泽薮”有些冲突,这一块地域大致是昌源河和沿灿河的途径之地,上古时期应该是一片泽国,所以不大可能存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而该村西北距离祁城村更近,大约一千米,因此温曲遗址与祁城村的祁县故城遗址应该是一回事。
    到春秋祁奚在此建“家”的时候,应该还在水里,至少也还在岸边近水处,因此虽然距离很近,但是温曲遗址与古县镇的祁县故城遗址可能没关系,那么这里怎么会出现东周遗址呢。当然,历史与传说不可能完全吻合,应以考古证据为正确。在历史典籍的记载中,一直到汉代初,这里才出现一个“祁侯国”。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1])【温曲遗址·东周-明·地面遗留的陶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1])【温曲遗址·东周-明·碑座】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祁县故城[1])【温曲遗址·东周-明·真武庙遗址】
    温曲遗址的范围很大,村北的遗址痕迹较为明显,直至现在人家的墙根处都有零星陶片散落,说明村庄本身也坐落在遗址上。或者也可以直接说,是温曲遗址从东周一直延续至今的。但是村东的形势已经完全改观,以真武庙遗址上的大柏树为地标,整个村庄东部向东延伸了大约有300米,所建面积全部是玻璃企业,曾经一度辉煌,但是没多长时间的折腾,现在都已经奄奄一息,大部分已经破产,遗址范围已经不明显。如果按照《中国(山西)文物地图册》上描述的遗址情景和标识的位置,其实整个遗址已经不存在了,全部被玻璃企业占据了。不过从玻璃企业的最外围继续向东搜索的话,仍然可以看到地面零星的陶片。鉴于这个情况,也可能“地图册”上所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完全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