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祁县(王贤石刻)

(2015-01-17 13:05:31)
标签:

石刻

万圣宫

碑文

王皇后

唐代

分类: 名城遗珍

【祁县古迹备忘录(29)】

--- “专家”的解读·王贤渠石刻 ---

    田野(墓葬)石刻文物,在今天的祁县范围内已荡然无存,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神州大地上曾猛刮一阵所谓的“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狂风,假这个借口并以“国家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摧毁了绝大部分的古代墓葬文物,那些从墓葬中取出的砖石构件,除打砸一大部分外,剩余的大多被装砌在了这些农田水利基本设施上。祁县范围内残留石刻最密集的“水利设施”要数古县镇王贤村的“王贤渠”--- 渠上的水闸、涵洞、桥梁和坝堰上砌筑各种石刻构件约百余件,这些石刻的性质反映出当时曾拆除了大量的墓葬、寺庙和民居。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王贤石刻)【王贤村·“王贤渠”水闸·本世纪六十年代初】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王贤石刻)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王贤石刻)【王贤村·“王贤渠”水闸·本世纪六十年代初】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王贤石刻)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王贤石刻)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王贤石刻)【王贤渠·水闸及桥梁上砌筑的各类石刻·清】

    从2001年3月至今的十四年中,我曾6次来到王贤村游访,每次都会不经意地看到这些被移作他用的石刻,其中包括两块清代碑刻 ---《皇清太学生乡饮介宾焕章阎公暨淑配孙太孺人合葬墓表》和《真武庙碑记》(下图中红线标注的部分,就是被砌筑在水闸中的碑)。由于这些石刻很普通,文物价值一般,每次我都随手拍几张照片而已,从未细细观看。

    直到前天,长于治史,尤其关注祁县区域史的武殿旺兄弟从网上告诉我,上述的那两块清碑从王贤渠的水闸中被取了出来,问我是否想去现场看看。正好我也休息,于是和他相约而去王贤村一观究竟。

    在中国摄影时报山西频道网友“森林之鹰”的引导下,我们见到了正在现场的王贤村村长,当即我们四个人就对刚刚掘出的“阎焕章墓表”进行了初步的识读,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由于半个世纪的水流摩擦,外露的一段碑文已经很模糊了。我们大致地了解一下碑文的内容,并没什么特别重大的发现,就是一块普通的墓碑。

    之后我们四人便离开挖掘现场去吃饭了,饭后村长告诉我们,祁县一个什么“名人研究所”的王专家,下午要陪同闫副县长来参观指导。为了能当面聆听一下领导和专家的意见,我和武殿旺决定等待一会儿。大约下午三点,我们又到了现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王贤石刻)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王贤石刻)【王贤渠·水闸上装砌的两块碑刻·清】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王贤石刻)【王贤渠·“阎焕章墓表”细部·清】

    领导和专家来到以后,两块碑刻也被成功取出,暂时安放在王贤村万圣宫后面的院子里。王专家兴致勃勃,急不可耐地要求大家从“阎公墓表”中寻找“婉淑”二字,在场的好几个人都俯在石碑上寻找这两个字,但是所有的人都不明就里。

    我和武殿旺也不清楚这个专家的意思,但是我们刚刚抄录完碑文,虽然识读的比较粗略,但是大致印象还是清楚的:这篇碑文中“婉”和“淑”两个字确实都有,但两字并不相连。于是我当即指出这事,免得大家白费劲。不料,专家坚持说有,于是大家又一顿折腾,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现场有人悄悄问王专家“婉淑”是什么意思,结果被故作神秘地喝止。

    在这个过程中,一无所知的我联系间或听到的只言片语,加上略知一二的武殿旺的描述,大致地还原出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原来啊,这个“王专家”不知道怎么得知了王贤渠上有这么两块碑,由于石碑被砌筑在水闸中,只能粗略地读到外露的碑文;再加上王专家没有仔细识读,仅仅看到一个“皇”字,(据他说,还看到了“婉”“淑”这两个字)就初步断定这是一块重要的石碑,甚至认为这是一块“皇后碑”。于是(通过县长)建议王贤村取出这两块碑来一看究竟。

    另外,关于这个“皇后”的史实,据考证,祁县历史上曾有过两个皇后,而且这两个皇后都姓王。为了区别和叙述方便,我们就私下里称她们为“大王皇后”和“小王皇后”。大王皇后是唐高宗李治的原配,而小王皇后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这两个王皇后都基本可以确定是祁县王氏所属。祁县是“太原王”的老巢,而这个王贤村,不仅村庄以“王”命名,恰恰又是祁县的王姓聚居地之一。这样的前提,不由得人不产生某种“联想”,于是这就成了“祁县名人研究所”的关注题目之一。

    但是产生联想是一回事,考证历史是另一回事。叵耐这个“王专家”建功心切,居然拿一块清代的“阎姓碑”来推断、引证唐代的“王皇后”,甚至把碑文中的“元孙”也当做人名来解读,实在是贻笑大方。

    如果说,当初石碑在水闸中装砌,无法看到原貌,而自己又没细心阅读,从而得出了非常错误的“初步判断”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当石碑已经取出,碑名及内容已经大白于天下时,依然固执己见,蓄意混淆视听,未免也太别有用心、沽名钓誉了吧!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王贤石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王贤石刻)【王贤村·王贤渠·取出清代碑刻现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王贤石刻)【王贤渠·取出的“阎焕章墓表”及“真武庙碑记”·清】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从王贤渠上同时掘出的一根坟地石柱上写着“光前裕后(也写作‘裕后光前’,下图)”这么一个妇童皆识的最普通的套话成语,在这个专家嘴里居然被解释成了“(王)裕的后代叫光前”......人之无知竟至于此?

    而近距读碑现场的万圣宫,也因为名字中的“圣”和“宫”字都与皇家相关,被专家说成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宫”。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如此信口开河,真是令人不知是可笑还是可怜......

    哈哈,实在不虚王贤此行,真可谓是仰高见大,醍醐灌顶,原来这糊里糊涂的中国历史,就是这样被“专家”们搅浑的吧。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王贤石刻)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王贤石刻)

                      【王贤渠·其他石刻·清?】
    王贤渠石刻,如果在被毁前,作为一座完整古墓葬、寺庙或民居的附属部分,那它们价值是很大的。但是这些石刻已经被搬离它们所属的、已被无情摧毁的文物主体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这些年代晚近,性质单纯的个体构件,其本身的文物价值已区区不值得一提。所以我只想把它们作为历史的遗迹记录下来备忘,只是担心这些石刻构件的行迹一旦暴露,容易遭到盗窃或破坏,所以尽管我已经拍到它们十多年了,也没有为它们作备忘录。不想今天能因为这些我以为价值普通的文物而“大开眼界”,况且它们已被取出妥善保管,所以写在这里作为备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