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国保
中国国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893
  • 关注人气:1,0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顽材妙用 --- 福田寺

(2012-03-05 18:22:55)
标签:

弯梁

黑水

大元

福田寺

柁墩

石柱

分类: 国保寻踪

【福田寺】

--- 弯梁因材施用的经典 ---

    元代的百年间是我国木结构巧力与壮美、艺术和实用的最后高峰,我认为也是我国木结构历史发展中在北方的一次重要突进。元代木结构作品中有许多用材“随意”且构思精巧的作品,在继承唐宋等早期木结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乏灵美的创造。通观整个元代木结构的创作,虽然总体上呈多样性,但是也形成了自己一定的个性,比如巧妙地使用“顽材”就是元代的独特之处。虽然我们还不甚清楚:为什么元代人的会如此钟情于“顽材”,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作品时却不得不为其高妙的因材施用而喝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田寺就是其中之一。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国保”标志碑】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平面示意图】

    在晋国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北,有一处条石垒砌的高约2m的平台,一座高耸的元代木结构古建筑稳居其上,这就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田寺。寺庙座北向南由东西两条中轴线相邻组成,东中轴线上的一进四合院就是福田寺;西中轴线上的两进四合院是附属建筑,但是我没搞清楚西院究竟是否与福田寺同为一体,暂时存疑。

    福田寺主院由山门兼天王殿,与大雄宝殿南北相对,东西两侧围以配殿组成,总面积约1000㎡,所在的石砌高台前后均建有青石踏跺,形制独特。山门及大殿均为单檐悬山顶,元代建筑;东西殿为硬山顶,明代建筑。更有奇特的是:福田寺东西配殿均为四开间(下图)。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四开间配殿形制。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四开间的配殿】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福田寺·山门及天王殿·元】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山门兼天王殿前檐铺作】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山门梁架】

    福田寺的山门兼做天王殿,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前后檐均有四铺作枓栱,各间均补两朵,形制相同。殿内梁架为三椽栿接后劄牵用后槽内柱,其构架原理为金元时期所常见:后劄牵斫成压跳在内柱身上承托三椽栿;而内柱头以坐枓顶平梁后尾,这种结构可以不用托脚而使平梁与平槫稳固,此构造在晋中和晋东南皆有。

    稍有不同的是:福田寺山门使用了粗壮的三椽栿,并砍作月梁状,使得三椽栿与平梁之间缝隙狭小,这就大大缩短了平梁下蜀柱的高度,也是为减去托脚的重要手法,与同为元代作品的榆社福祥寺山门一模一样。只是福田寺山门的中缝脊槫下加设了斜撑和顺脊串,而福祥寺没有。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山门内后槽内柱头】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山门背观及庙院】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福田寺大殿·元】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大殿前檐铺作】

    大殿的举折极为平缓;面阔三间,进深七椽,平面正方形,前檐下插廊;建在高约50cm的条石台基之上;檐柱为石柱均侧角,明间平柱为八瓣瓜棱柱,左右角柱为抹角方柱,生起明显;柱头阑额、普柏枋均出头,普柏枋稍薄而阑额厚实;枓栱为五铺作双下枊,重栱计心,均为华栱假刻;补间铺作与柱头完全相同,每间各补两朵,虽然用材粗硕,但是装饰作用已经明显可见,枊嘴已经是尖锐的五边形琴面枊;枓栱后尾两跳偷心都以横枋串联;衬方头在耍头之上外露。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大殿梁架】

    大殿梁架为六椽栿压前劄牵用三柱,两条六椽栿都是“弓”型弯梁,其巧妙之处就在于:利用弯梁的自然“罗锅”代替了一条四椽栿,而在六椽栿上直接架设平梁,在减梁效果上虽与晋北的金代延庆寺、晋东南小会岭的宋代二仙庙等佳作完全一样,但是其构造手法更高一筹,堪称是因材施用的典范之作!

    在晋东南,取消托脚构件的步伐迈的早,金代的众多木结构已经没有了托脚。而晋中的木结构中,这一步要迟至元代。福田寺大殿的平槫构造与晋东南宋金时期的手法如出一辙:下平槫下蜀柱、驼峰皆不用,只用一条内劄牵,身连上平槫蜀柱的合踏,同样一举三得。不过,福田寺大殿六椽栿的“罗锅”很高,甚至减短了平梁的蜀柱。

    但是,如果你以为单纯使用一条弯梁就能达到这样奇妙的效果,那也不对,因为除了使用弯梁以外,福田寺大殿的梁架在内柱头还做了一个“小动作”:她不仅把劄牵后尾安放在前槽内柱头,而且劄牵上还设置了一块方木,这就抬升了六椽栿的高度,为减去四椽栿、缩短蜀柱高度做了重要铺垫。

    此外,平梁也用弯梁,不用加工即是自然的月梁,减短了脊槫蜀柱的高度,南方现存的早期木结构都利用这个构造原理。另外中缝脊槫下也和山门一样装设了斜撑,这种形制在晋中比较普遍,有许多实例,大约主要以装饰为主。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大殿平梁及脊槫构造】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大殿内前槽劄牵】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刀村福田院创建正殿碑记》·元】

    在福田寺大殿内有残破的《刀村福田院创建正殿碑记》一方,可以确定福田寺大殿确为元代所建,落款为“大元至顺四(公元1333)年”。可惜碑已经破碎成几块了,不过还散落原地尚未丢失。另在福田寺院中还铺砌几块明清碑。

    以前我也提到过,寿阳的悬山顶山墙有个很独特的做法:她把山面墙会一直平砌到屋檐下,不留山花,显得很笨拙,我见过好几个庙都是这样子,看来不是后期改的。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大殿琉璃脊饰】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大殿背观】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福田寺·附属建筑·明】

顽材妙用 <wbr>--- <wbr>福田寺

                             【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
    在紧靠福田寺的左侧还建有一座外观上独立的庙宇,名称不明。我去的时候因为不用找人而直接进入了福田寺,故而没有询问村民,只好暂且把她算作福田寺的附属建筑罢。该庙为明代建筑,大殿进深四椽,其梁架结构明显仿造福田寺,利用弯梁的罗锅减短了与平梁的距离,所以不用蜀柱,只用一块很矮的柁墩就架起了平梁(福田寺左右四开间的配殿也是这种做法)。

    这是2010年四月间的事情,当时我并不知道黑水村的情况,自始至终没碰到一个村民,所以也没有同村民聊天。打出租车过去以后,直接就进了福田寺院里。现在才知道附近还有一座小石塔,可能也是福田寺的附属建筑,当时没看见。唉!遗憾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